當前位置:中文谷 >

關於諾貝爾化學獎的百科

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歷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獲諾貝爾化學獎。合成氨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是製取**、炸...
以*列科學家DaniciShcchtman因發現準晶體獲得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人們在自然界中也找到了組成為...
“綠*、高效”概括了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特點。換位合成法在化學工業中每天都在應用,主要用於研製新型*物和合...
2012年度諾貝爾化學獎被兩位美國科學家摘得,他們在G蛋白偶聯受體領域作出了卓越貢獻。G蛋白偶聯受體是一大類細...
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哈邁德澤維爾,開創了“飛秒化學”的新領域,使運用鐳射光譜技術觀察進行化學反應分子中...
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特爾以表彰其對於合成氨反應機理的研究,氮氣和*氣分子在催化劑表面的部分變化過程如圖...
三位分別來自法國、美國、荷蘭的科學家因研究“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而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奈米分子機器日...
英國物理學家阿斯頓因首次製成質譜儀,並用此對同位素進行了研究,而榮獲了192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如圖所示,P1...
德國化學家哈伯因研製合成氨作出重大貢獻而獲得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如今可以用電化學的方法合成氨,裝置如圖所示...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喬治·尤拉教授率領團隊首次採用金屬釕作催化劑,從空氣中捕獲CO2直接轉化為*醇,為通往未來“...
美國、以*列的三位科學家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成果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下列有關核糖體的敘述不...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由法國、美國及荷蘭的三位化學家共同獲得,以表彰他們在“分子馬達”研究方面的成就。最初的...
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因發現細胞膜水通道以及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研究作出開創*貢獻的兩位美國化學家。他們之...
2016年10月5日,法國、美國和荷蘭三位科學家因在“分子機器設計合成”做出貢獻而榮獲該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們...
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對有關一氧化碳在金屬鉑表面被氧化過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車尾氣...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貢獻三位科學家,在一個由鋰電池作為電源的電路中,鋰電池兩端...
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是因為他在表面化學所作的研究。以下事實或現象與表面化學無密切...
1922年英國物理學家阿斯頓因質譜儀的發明、同位素和質譜的研究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若一束粒子由左端*入質譜儀後...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三名科學家。(1)*圖是鋰在元素週期表中的資訊,乙...
20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少年時代,他就對化學...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在研究綠*熒光蛋白(GFP)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綠*熒光蛋白能在藍光或紫...
199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開創“飛秒(10-15)化學”新領域的科學家,使運用鐳射光譜技術觀測化學反應時分...
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授予托馬斯•施泰茨等三位科學家,核糖體是一種進行蛋白質合...
1922年英國物理學家阿斯頓因質譜儀的發明、同位素和質譜的研究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若速度相同的一束粒子由極板間...
美國和日本的三位科學家以導電有機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榮獲200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用*來摻雜聚合物,使其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