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文字是肉做的》经典语录

《文字是肉做的》经典语录

语言文字与时并进,新词汇,新名法反映新事物,新情景,只要自成合理的新意,当可丰富语文的内涵。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承载文化之余,往往也会倾覆文化。文化认识的深浅雅俗,决定语文境界之高下清浊。确实如此。 语言太甜会失真,虚假,沉郁的悲情比淡淡的哀愁耐人寻味,哀愁而淡淡不如火辣的愤怒。哲学写得浅浅的很难算是哲理,浅浅的文笔露出发人深思的哲理才好。 *著名作家、翻译家董桥喜欢也善于观察古今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现象背后的...(更多)

经典语录

“我喜欢观察古今中外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牵出的语文课题。”

《文字是肉做的》经典语录

短短的篇章,甜甜的语言,淡淡的哀伤,浅浅的哲学,刘绍铭认为这样的“轻文学”又轻又薄又短又小,以斤两计,是名副其实的“轻薄文学”,特*是“轻轻的哲理像海中的枯木”;“淡淡的智慧像小河淌水”;“少少的短句像火炼金丹”;“薄薄的卷册像迷你宠物”。

施蛰老看不惯的官僚词汇很多:“比较好的”、“有一定的贡献”,“基本上是正确的”,“可能有些问题”,”有相当的影响“,“原则上是可以同意的”。

短文章向来比长文章难写,那是因为文章不可言之无物;又要短又要有物,当然格外费神。我心目中上佳的短文并不是“人生小语”、“一页一小品”、“十句话”或者“八百字小语”之类的励志哲理小品。这种玩意儿不难搞;破碎的小智慧人人都有,一百句里面难得碰上一两句真知灼见,大半是肉麻兮兮的风花雪月。我想看的是短文章里的“事”、“识”、“情”。“事”是“实例”、“故事”;“识”是“观点”、“看法”;“情”是文笔的“情趣”、“风采”。语言太甜则失真、虚假。沉郁的悲情比淡淡的哀愁耐人寻味;哀愁而淡淡不如火辣的愤怒。哲学写得浅浅的很难算是哲理;浅浅的文笔露出发人深思的哲理才好。

世界透亮,*舞台照明甚强,台上出丑, 翻身不易西方政客训练有年,代代相传,深谙个中三昧随时喜怒哀乐,七情应声上脸, 众生颠倒

王尔德说,他花了整个上午去校对他的一首诗,把一个逗号删掉了;到了下午,他又把逗号放回去了。他们两位都是大作家,作品有价值也有人读。最可怕是绣花似的绣出了没人读的经典。马克.吐温说,经典作品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读过却没有人愿意去读的东西。

张先生主张语文以简为高;他举几个例子我真的受用不尽。他说“当”字是流行病,不加这个字有两利:简洁利落;后半句不缺主语。他说“了”字遍地皆是,十之五六可删。又说”之间“也是流行病,“夫妻之间的感情”不如“夫妻的感情”好。说了“目的”加说“为了”也多余;“只不过”、“而且也”、“而且还”、“但是却”、“看作是”、“除了……其余都”,全属叠床架屋的说法。

哲学家Ludwig Wittgenstein给Norman Malcolm的信上说:“乖乖的,想些得体、聪明的念头。别老是逻辑、哲学什么的”("Be good! think decent intelligent thoughts. And not just about logic philosophy, etc.!")维根斯坦喜欢看侦探小说,说那是思想的维他命和卡路里。这样的大思想家并不整天向高深的哲学打主意,反而注重生活上的情趣,从“趣”里去求“理”。作家一旦苦苦想在笔下把自己装扮成皱眉头的哲学家,*是无足观了。

标签: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55q4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