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经典语录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经典语录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经典语录

《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部分是自传,部分是文学批评,部分是沉思录。它讲述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旅行:即作者本人环绕世界的旅程,和他对古希腊历史地理学家R.希罗多德足迹的追寻。

在行文过程中,R.卡普希钦斯基展示了R.希罗多德的热情,像他这样充满热情的人并不多,醉心知识,才智超群,“旅行是他必不可少的事业,他的自我辩白是全心投入,奋力了解人生、世界、或许最终还有他自己”。通过环游世界的旅行,R.卡普希钦斯基感受深刻,探索过去比作为记者探索当下更为有趣、更是着迷于穿越时间的界限。在他看来,“每部历史,包括R.希罗多德记下的每一页,都向时间狭隘者表明,当下一直存在,历史只是现在的不断行进,我们所谓的古代时间对于亲身经历的人来说却是眼前的现实。”最后,R.卡普希钦斯基指出了R.希罗多德的困境:他穷尽一生要保存历史真相,防止人类时间的痕迹被时光抹掉;但他研究的主要来源不是一手经验,而是其他人按照自己的看法叙述的历史。

R.卡普希钦斯基认为,我们可以努力减少或缓和分歧,但永远无法滤掉。我们永远不可能直接身处历史,而只能是别人叙述、呈现的历史,是他或她认为的样子。

卡普钦斯基认为自己师承于希罗多德,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记者和第一位全球主义者。他对希罗多德奉若神明,还因为希罗多德不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历史学之父",而且是"谎言之父"。如果说修昔底德是科学化历史的奠基人,冷静地分析权力*,那么希罗多德就是第一位虚构史学家,他在书中记录各种精*的故事,不论其真实与否。新闻报道也有两种,像旗语一样清晰扼要,或者充满诗句和影


经典语录

在人类的一切悲哀当中,最令人痛苦的莫过于一个人知道得太多,却又无回天之力。

应该走出去探索,因为别的世界、别的文化就是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照见我们文化的一面镜子。由于这面镜子,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因为,我们在别人面前,在与别人比照时,总是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

那时文学可以指导一切,人们需要从文学中找到生活的力量、生活的启示和对生活的重新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教与道教的伦理道德标准是相同的,只是生存方式上有不同罢了。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对普通民众的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致的,即要俯首称臣,服从恭顺。有趣的是,在大约同一个历史时期,包括在*,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即佛教哲学和爱奥尼亚哲学,这两种哲学思想与儒教和道教如出一辙,都教诲民众要学会谦恭服从。

这也正是为什么希罗多德发现了这个奥秘之后,也就是说,是他首先发现,别的文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自己,为的是使我们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每天早上,他一次次振作精神,又一次次踏上旅行的征程。

*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这样对自己说,并且兴奋地计划着一切。我还想,除了做记者工作、写报道以外,我还会积累很多工作经验,待我回国时,我将会带着新的工作阅历、新发现和新知识回到国内。

希罗多德带着他儿时的火热情感,不断地探索着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他最大的发现,就是还有很多不同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是不同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83ok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