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米沃什访谈录》经典语录

《米沃什访谈录》经典语录

1935年,当时已被纳粹封口的哲学家胡塞尔预言:欧洲的未来无非走向两端,要么在仇恨和野蛮中沉沦,要么在哲学的精神中重生。他得出结论,欧洲面临最大的威胁,是自我懈怠。

《米沃什访谈录》经典语录

作为一个精神国度,欧洲在“哲学精神”中究竟应该恢复些什么?几十年来的欧洲问题——关乎它的意义和职责,从布拉格、布达佩斯和华沙的知识分子们中间传播开来。为了探索欧洲建立的意义与价值,许多中欧知识分子贡献出了他们的作品、智慧甚至生命。

本书主述的三位思想家——波兰诗人切斯拉夫•米沃什,捷克哲学家雅恩•帕托什卡,匈牙利思想家伊斯特万•毕波——向我们*实,哲学欧洲是存在的,人们坚持去探索欧洲的意义,探究它的终极精神目标及意义之所在。

米沃什、帕托斯卡和毕波,恰恰是在他们身陷黑暗期间,给我们带来了最重要的哲学探索,改变我们对欧洲、世界、*诉求,乃至自身的看法。他们都可以进入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良心之列。

这个美好的精神团体,还包括卡夫卡、伊姆雷·凯尔泰斯、柯斯勒、米兰·昆德拉、穆齐尔、胡塞尔、汉娜·阿伦特、桑多·马芮以及齐格蒙特·鲍曼……本书重现了他们关于欧洲文明道德基础的讨论。通过追溯,被湮没的欧洲文化将重新出现,我们亦据此得出启示:欧洲的再次统一不应以人*与*的消亡为代价。

欧洲首先是一个精神国度,或者说一些精神的家园,它的重心是对人类尊严的维护,它的优越*存在于新的“*道德”之中,跨越了国境。

——捷尔吉•康拉德 (匈牙利作家)

有了米沃什、帕托斯卡和毕波,中欧,甚至整个欧洲,或许都能寻找到最完整的关于哲学、道德和*的表达方式。这便是未来思想欧洲的开端。

——亚历山德拉•莱涅尔-拉瓦斯汀


经典语录

文学只能属于个人,让那种集体组合的弱智的官方文学和群体文学见鬼去吧。我生活的时代是如此不幸:任何一篇作品的面世必须由作家、编辑、各种*学说、大众学说和审查者共同完成,符合这五者共通意愿的文学与其说是一种文学,还不如说是一种群体痴呆病的疾病报告:那里面没有人*和个体,全是扭曲、残缺、弱智和白痴。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m2o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