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名人语录

> 维姆·文德斯经典语录

维姆·文德斯经典语录

维姆·文德斯经典语录

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1945年8月14日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导演、编剧、制作人。

1970年,维姆·文德斯拍摄了第一部长片《城市之夏》。1974年,执导旅行三部曲的第一部《爱丽丝漫游城市》。1978 年,按照好莱坞模式拍片初次尝试影片《哈姆特》 。1983年,维姆·文德斯从欧洲人的视角来拍摄美国人生活的剧情片《德克萨斯的巴黎》,获得第3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87年,凭借爱情片《柏林苍穹下》获得第4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3年,凭借爱情片《咫尺天涯》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1999年,凭借纪录片《乐满哈瓦那》获得欧洲电影最佳纪录片奖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

2000年,凭借商业片《百万美元大酒店》获得第5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2004年,执导剧情片《迷失天使城》,该片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参展片 。2007年,为了庆祝戛纳电影节60周年而与35位导演联合拍摄了3分钟短片《每人一部电影》 。2008年,担任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1年,执导3D纪录片《皮娜》 。

2015年2月12日,被第65届柏林*电影节授予了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这也是维姆·文德斯收获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 。


经典语录

如果你与众不同 又何必惧怕孤独

摄影是一种走入时间的动作,从中撕扯出一些什么,然后以另外一种持久的形式定格。

摄影机是眼睛, 能从前面看, 同时也能向后看。 向前拍摄一幅照片, 向后留下的 则是摄影师灵魂的侧影: 摄影机向后看, 透过摄影师的眼睛 看到他的动机。 是的,摄影机向前看到了拍摄对象, 向后看到了拍摄的动机,就是 为什么要捕捉这个拍摄对象。 它同时表现了事物 以及对事物的愿望。

摄影者和被摄影的对象 在拍摄的瞬间 可以并不分离, 他可以借此站到对象前。 透过镜头的“寻觅” 被寻找的东西脱身而出, 站到“对面”的世界里, 更好地回忆, 更好地理解, 更好地看, 更好地听, 更多地爱。

时间, 不可停滞的时间保*了 在世界上某个角落 每一个瞬间的摄影, 都是无法复摹独一无二的。 即使那些不计其数的旅游照片也是。 时间, 即使是在最乏味最精简的时刻, 例如“到此一游”的相片里, 也是独特而不可重现的。

拍照。 摄影是时间的行为, 是要从时间里摄取些什么, 是另一种形式的永恒。 人们总是猜测, 那从时间里夺得的瞬间, 就在摄影机前面。 事实并非如此, 摄影乃是一种 双向的行为: 向前 和往后。 是的,也可以“往后进行”。

每张照片让人惊奇的地方,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 “时间定格”,恰恰相反,每张照片都重新*时间的连绵延续不可停留。每张照片都是对我们生命必会消失的提醒。每张照片都关乎生和死。每张“定格”的照片都有一层神圣的光晕,它不只是摄影者的视点,它超越了人的能力.......

每张照片都是一张双重影像:既有被拍照的对象,也有或多或少可以看见的 照片“对面”的“对象”:在拍照瞬间的 摄影者本人。

照相机同时也是一只眼睛,可以从前面同时也可以从后面看。从前面它拍摄下一张照片,从后面记录了一张剪影,从摄影者的心灵深处:通过这只眼睛向后望,看本体。是的,照相机向前看的是被拍照的对象,向后看的是摄影的动机,为什么要拍这个对象。拍摄的对象和意愿在此同时存在。

每张照片都是对我们生命必会消失的提醒。

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 同样有后坐力, 推动自己。 一幅照片永远有双重画面: 拍摄对象 以及多多少少可见的 “后面”, 也就是“后坐力”: 拍照瞬间的 摄影师自己。

确认过眼神,你好像不是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celebrity/5g5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