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夏津,有片古桑林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夏津,有片古桑林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夏津,有片古桑林

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搬沙运土,造就了豫鲁大平原。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

②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旱涝不避,沙打不埋。其根深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③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音编”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到清代、*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④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风雨都刻在脸上。国为年代久远,许多老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叶折*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诗中许多釆桑的美丽诗句。

⑤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要活着都会结果。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现在全县年产桑果近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

⑥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步。*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⑦*历代王朝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枣二十株。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⑧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书。

(作者:梁衡  有改动)

16. 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

17. 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 第⑦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19. 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书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16. 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需要先人们付出*劳去治沙;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的介绍。   

17. 列数字。“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古桑数量之多说明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   

18. 不能。“几乎”一词是说*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就过于绝对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夏津,有片古桑林①河,本来是流水的,但黄河不同,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送来为我们造地。这...准确*。   

19. 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作用。作答此题,要结合文体特点。说明文第一段由事例或现象说起,目的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题第一段“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说明黄河搬运泥沙造出的土地无法直接耕种,而且危害巨大。“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说明需要先人们付出*劳去治沙。由此引出下文种桑固沙等内容。由具体情况说起,更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7题详解】

本特纳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和作用的分析。“百年”“千年”“两万余株”“两百余株”判断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百年”“千年”说明了夏津植桑的历史悠久;“两万余株”“两百余株”准确地说明了古桑数量之多,夏津历史上植桑养蚕业非常兴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表达观点,不能删去。再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作用。“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在句中起限制作用。带入句中理解,“几乎”一词是说*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把发展农桑当作立国之本,但并非全部。删去后表达的意思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③段“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⑥段“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这些语句概括为:夏津桑蚕业历史悠久,为当地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③段“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概括为:夏津县留存的古桑树众多,保存了历史上的农桑原貌;⑦段“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化遗存之可贵,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概括为:留存的清代种桑县令祠堂,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3407g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