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源,境内洞涡、蟓峪诸河入汾,常有水患,浚渠筑堰,民赖之。历忻州、直隶州知州,蒲州知府。蒲郡濒黄河,河水迁徙无常。山、陕两省民隔河争地,讼数十年不结。人龙请于大吏①曰:“临河滩地,当以河为界。河东迁,则山西无地之粮归陕西;河西迁,则陕西无地之粮归山西。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山、陕沿河二千余里,凡两省湮没之地,令地方官照粮查地,按地过粮。除卤碱者照例提请免征,其余水退之地,招令沿河民认粮承种,庶事无偏枯,争讼可息。”大吏从其议,至今便之。

雍正初,有言丁粮归地,便于无力之丁,不便于有田之家。人龙驳之,略曰:“有田者,尚以输纳为艰,岂无田者反易?君子平其政,焉得人人而悦之?今不悦者,不过绅衿富户;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若因其控告而不行,则豪强得志,而穷民终于无告。此议在当日未行则已耳,今行之数年,势难中止。穷民狃于数年乐利,必不安于一旦变更。且富民少而穷民多,不当以彼易此。”议上,事乃定。以忧去官。

服阕,补湖北安陆。数月,擢*西督粮道,未行*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或劝其“已迁官,何自苦”,人龙曰:“助夫由我招至,我去即散矣。伏汛一至,民何以堪?”阅两月工成,安陆人尸②祝之。*西漕粮征运素多弊,严立规条,宿蠹一清。乾隆十年,乞病归,卒。

(《清史稿·卷四十四》)

(注释)①大吏:高级官员统称。②尸祝:古代祭祀时的主祭人,引申为感激、崇敬。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渠筑堰,民赖之。    赖:依靠

B.招令沿河民认粮承种    承:承受

C.若因其控告而不行        行:执行

D.穷民狃于数年乐利        乐:乐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龙请于大吏曰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大吏从其议,至今便之    吾其还也

C.岂无田者反易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以忧去官                不赂者以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授、擢,都含有古代封建*对官员的提拔、升职之意。

B.知府,总领各属县,职责是考核属吏,治理百姓,征收赋税等。

C.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一种服装,古代用本*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D.漕粮,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海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未行*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B.未行*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C.未行/*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D.未行/*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人龙有理政之才,三言两语就把山、陕两省百姓数十年隔河争地的事给厘清了。

B.雍正初年,有人想把按人头纳粮法改为按照土地纳粮,周人龙驳斥了这种想法。

C.周人龙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安陆发生水患时他虽调任,依然率民治水。

D.周人龙历任三朝为官,他既能提出富有远见的卓识,又能亲赴一线,与百姓一起劳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

(2)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

(3)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

【回答】

1.B

2.D

3.A

4.D

5.B

6.(1)粮食随着土地起征,就不会缺少征收的税赋;按照土地交纳税粮,不会累赘百姓的生活。

(2)可是非常欢喜的,却在孤单而无处可告的小民百姓一方。

(3)踊跃地扛着畚锸而到的有几万百姓,(周人龙)亲自冒着风雨,率领百姓来修筑工事。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B项理解错误,承:承担。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于:①向,介词;②从,介词。B.其:①他的,代词;②还是,副词。C项,者:①……的人,代词;②……的情况,代词。D项,以:都是因为,介词。故选D。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解说错误,授,是给予或任命官职,无提拔之意。故选A。

4.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句中,未行,指受提拔还未赴任,应断开,排除A、B。“*水决……堤 ”后应断开,“天门沙沟垸”是完整的地名,应断开,“招集邻县民”指召集邻近县的百姓,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谕以利害,同筑御”意思是:把利害明示给他们,并与他们一同修筑防御水患的工事。故选D。

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想把……”错,把文意理解颠倒了,现实是已经这样做了。故选B。

6.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1)起,起征;因,按照;累,累赘,拖累。(2)乃,却;茕茕,孤单。(3)荷,扛着;主语省略。

【点睛】

参考译文:

周人龙,字云上,是直隶州天津人。在康熙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屯留知县。他兴办学堂赈济荒民,留有好的名声。后调任清源任职,清源境内有洞涡、嶑峪诸河汇入汾河,常发生水患,周人龙就疏浚渠道,修筑堤堰,老百姓就依靠这些水利设施生存。后历任忻州、直隶州的知州和蒲州的知府。蒲州郡濒临黄河,黄河水道迁徙无常。山西、陕西两省的百姓隔河争地情况突出,诉讼数十年不能结案。周人龙向上级官员请示说:“临近河道的滩地,应当以河道为界。河道向东迁移,那么山西没有土地可征的税粮就归陕西人缴纳;河道向西迁移,那么陕西没有土地可征的税粮就归山西人缴纳。税粮随着土地起征,就不会缺少征收的税赋;按照土地缴纳税粮,就不会累赘百姓的生活。山西、陕西两省沿河交界线有二千多里,凡两省湮没的土地,则责令地方官按照税粮任务去查考土地,在按照土地衡量税粮任务。除去卤碱土地照例提请免征之外,其余的水退之地,要招令沿河百姓可按照认领的税粮份额去承担种植任务,众多的事务没有偏枯,争讼就可以平息。”上级官员听从他的计议,至今官民从中得到方便。

雍正初年,有人说按照人丁缴纳税粮归为按土地计量税粮,这样便于没有劳动力的人家,不便于有田产之人家。周人龙驳之,大致说:“有田产的人家,尚且认为输纳税粮是艰难的事,难道没有田地的人家反而更容易缴纳吗?君子要公平的处理朝廷的政务,哪得人人都欢喜呢?现在不高兴的,不过是些地方绅士、富户;可是非常欢喜的,却在孤单而无处可告的小民百姓一方。如果因为绅士、富户控告了就不执行,那么豪强得志,可是穷苦的百姓最终会无处可告。这种看法在当时未执行就罢了,现在已经执行了数年,情势难以中止。穷苦的百姓习惯于数年来乐享其利,对于一旦变更一定不会安心。况且富民少而穷民多,不应当以彼易此。”议论的奏章呈上给皇上,这事才最后定下。周人龙后来因为亲人离世而辞去官职。

丧服期满,补任湖北安陆知府。过了数月,他又被提拔为*西督粮道,还没有前去赴任,*水冲决了安陆锺祥三官庙附近的大堤和天门沙沟堤坝。周人龙马上招集邻近县的百姓,把利害明示给他们,并与他们一同修筑防御水患的工事。踊跃地扛着畚锸而到的有几万百姓,(周人龙)亲自冒着风雨,率领百姓来修筑工事。有人规劝他“已调任官职,为何自找苦吃”,周人龙说:“帮助筑堤的人是由我招集来的,我要是离开人们就会立即散去。伏期水汛一至,百姓怎么忍受?”经过两个月工事完成,安陆人很感激他。*西漕粮的征运素来多有弊端,他到任后严立规条,积久的弊政全部理清。乾隆十年,他因病乞求归家休养,不久就病逝了。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8dy4gj.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