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尽 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尽 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春尽 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 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但后遭排挤,被贬淮州,后因避难投靠节度使王审知。当时朱全忠弑帝,建立梁期,王审知接受梁的封号,韩偓离开王审知定居于闽南泉州。诗作于此时。②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

20.有人评价本诗颔联所用意象“兴寄深微”,请谈谈你的理解。

21.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回答】

20.颔联中的“细水浮花”“断云含雨”等意象,既是南方暮春时节的典型景物,同时,还有深层的象征(比兴、托喻)意义: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象征;而流水落花,春光逝去,也可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象征。本句诗把残春之景与身世之感、国事之悲融合在一起,情味隽永,兴寄深微。

21.①伤春惜春之情。“芳时恨”表现了作者的心惜春之情。②年华迟暮,有志难骋的沉痛:芳时春尽,人生老去,诗人却只能“闲”置一隅,其苦闷沉痛可知。③孤身独处,苦无知音的寂寞:诗人地处偏僻,非但亲朋息迹,古人魂魄也难招致,唯有“流莺相厚”,更见其寂寞之感。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有人评价本诗颔联所用意象‘兴寄深微’,请谈谈你的理解”这是考查意象和表达技巧。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描写。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首先考生应明白答题的步骤:第一步:总结并概括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步: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从**、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展开分析。第三步:概括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尾联借流莺相顾、春愁略解,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尽”的感伤和悲叹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标题“春尽”、注释和诗中的“闲”“恨”“难”带有的情感**来分析。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dnnl1z.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