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衔接诊断测试试卷(二)】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

【*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衔接诊断测试试卷(二)】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

问题详情:

【*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衔接诊断测试试卷(二)】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

【*市房山区2020年九年级衔接诊断测试试卷(二)】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苟且偷生       得过且过

B. 毕力平险     丑态毕露       同心毕力

C. 惧其不已     年事已高       万不得已

D. 固不可彻     响彻云霄       大彻大悟

11.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曾经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理解:这句话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智叟认为愚公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写出了他目光短浅、知难而退、卖弄小聪明的特点。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认为自己虽然年迈,但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表明他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

12.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愚公为实现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二翁和鲁公身上是否体现了这种精神,并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材料一】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而至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材料二】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回答】

10. B   

11. *   

12. *示例:二翁树立了登泰山的目标后,克服了年龄大、体力差等因素,最终实现了目标,体现了为实现目标,不惧困难的愚公精神;鲁公修建园林时想要挖一个水池,受到“无地置土” “小儿女颠踬”“下房不足”等因素的阻碍,最终没有完成,不能体现愚公精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将近\暂且,姑且\暂且,姑且;

B.全、尽\全、尽\全、尽;

C.停止\已经\停止;

D.通达,这里指改变\通、透\明白;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理解有误。“曾”的意思不是“曾经”,它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译为“连……都……”;“如”的意思不是“如果”,“如……何”的意思是“把……怎么样”。故这句话的正确是: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故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材料一中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而至泰*”和“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可知二翁确立了想要登泰山的目标后,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目标,登上了泰山。所以二翁身上体现了为实现目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根据材料二中的“无地置土”“小儿女颠踬”“下房不足”“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可知鲁公想挖一个水池,考虑到了种种不利的条件,始终没有下决定动工,最终没有挖成池子,可知他是遇难而退,没有坚持不懈,不具备愚公精神。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链接材料一: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非常友好。*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离开了家乡,只有他自己罢了。一天, 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河北陕西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翁说:“这座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了。”乙翁说:“你的话错了!以前的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刚过六十岁,有什么老的!”*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横渡长*,来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傍晚时分,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链接材料二:

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eje88w.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