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平:法学家的思与痛  *平在人生80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平:法学家的思与痛  *平在人生80岁...

问题详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平:法学家的思与痛  *平在人生80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平:法学家的思与痛

  *平在人生80岁时,相信胡适的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他说,*知识分子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做到这样也就可以了。这“四不”他可以说是做到了。

  1996年,*平在*政法大学执教40周年,写过一篇《终生不悔·四十年执教有感》的文章。其中这样说:原先不明白为什么传统美德“礼仪廉耻”中不写“勇”而写“耻”,后来知道,得耻者,不足也。勇有匹夫之勇,知耻之勇是最大的勇。

  他在《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中说,只服从真理,只向真理低头。真理是没有阶级*的。不能说无产阶级必然掌握真理;下级可以服从上级,但并不能说真理必然掌握在上级手中;少数服从多数,也不等于真理必然在多数人一边。

  树在划痕处生长出新芽,人的受伤处生长出思想——这些话语源于他的切肤之痛。*平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是1957年被划为右派。那种撕心裂肺的精神疼痛,如一把钝*磨砺于皮肉包裹的内心深部,并且前后折腾了20年。

  在1957年他被派去苏联学习之前,他自以为戴着桂冠回国,就可以步步高升、万事如意了。但是回国后等待他的却是一顶*冷而沉重的右派帽子。在27岁风华正茂之年,他从天堂跌入地狱

  接着,感情甚笃的新婚妻子,迫于*压力与之离婚。更令他不能接受的是,没过多少天,她又结婚了。“我正被过去的恩爱所折磨,她却表现得如此无情无义。”

  1960年,他和一个朋友为了弄个护碾子的铁栏,去铁路上偷钢丝,却意外地被火车卷到车轮底下,轧断一条腿,几乎丧命,最终落下残疾。这三件致命打击,连续发生在两三年内。

  他是这样评价“反右”的:可以说是“知不敢言,言不敢尽,言者有罪,闻者动怒”。他曾经在反右20年后的1977年写下《反右20年感言》,深感“强闭喉舌”和“欲诉无门”就是20年心情的写照。他意味深长地说:“好在两年后,终于圣朝出现并给予了彻底*。” 

  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历史的玩笑开得精准和过分,并且总是与愿望恰恰相反,无法预料,也避之不及。

  这不仅是个人的命运故事。经过岁月和时局,当大历史的潮涌终究回归于正常的轨道,作为个人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0~50岁,他把一个法律工作者人生最好的20年,当做历史的牺牲。而他的牺牲,与隐匿于历史布景中的无数牺牲者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

  他在序言中说:“我近30年来的学术成就与两人有密切关系。”一位是李慎之先生。一次李慎之先生对他说:你们搞法制的,最终会发现法制的困惑在于*。法制离不开*,*现有的*制度,你们是绕不开的。“这句话促使我关心*,关心国家的*制度改革。*制度的改革,是*改革的核心之核心。”另一位是吴敬琏先生,他赞同“对私权的侵犯,主要来自公权力的滥用”。*平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两个品质:一个是*的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敢于*思考;一个是批判的精神,以自己的学术良心,敢于批判现实。”

  他努力超越无法改变的宿命,总记得灾难经验中的美好部分。他的学生*留政法大学任教,有机会听*平聊起过去。“他语气平缓,反而是一些体现人*美好的细节让他刻骨铭心。”他没有被摧毁,或者被磨圆。相反,愈挫愈奋,常语出惊人,**见血。

  “*”结束后几年,被誉为“政法二才子”之一的*平成为稀缺资源。他突破法律禁区,一上来就讲《罗马法》和《西方国家民商法》两门课,把私权利的观念引入了国内,让禁锢多年的思想和*潮流接轨。 

  这期间,他主持制定新*第一部民事法律《民法通则》,这部划时代意义的法律首次肯定*人的私权,被国外誉为“*民事权利宣言”。

  这是一个讲求利益和*的时代。在利益面前,理想主义者的初衷渐渐迷失。在利益面前牺牲品质和原则,似乎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他知道,在理*的层面,只有把被颠倒的颠倒回来,他的命运悲剧才可能被彻底释怀。他相信那些浮沫和喧嚣是一种外部装饰,终归会归于沉寂,而他的使命是直抵社会问题的核心。他要在*尖上工作。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最近两本书都用了“呐喊”这个词,我为什么选择了“呐喊”这个词?我觉得选择“呐喊”,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形势越来越严迫,也就是说外面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了。我想用“呐喊”这个词,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我觉得在现今*法治建设的情况下,要把这两个东西很好地结合起来。(*平《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

②*平教授不但弟子满门,且学术名气蜚声海内外。古有“以天下为己任”、特立独行的“国士”,今之*平教授,亦堪称敢于秉持正气、坚持真理的“公共知识分子”。(郭道晖《只向真理低头的法学家》)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教授有宝贵的人生历练,他一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但没有被摧毁,或者被磨圆,相反,愈挫愈奋。

B.*平与李慎之、吴敬琏两位先生关系密切,耳濡目染,从他俩身上继承了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敢于批判现实的可贵品格。

C.*平教授主持制定新*第一部民事法律《民法通则》,让禁锢多年的思想和*潮流接轨,闯出一条法学新路。

D.*平教授不但弟子满门,且学术名气蜚声海内外,堪称敢于秉持正气、坚持真理的“公共知识分子”。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平在80岁时,回顾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的经历,曾感慨他相信胡适的“四不”原则,正是这些原则使他愈挫愈奋。

B.*平一生中经历过划为右派、与妻子离婚、轧断一条腿三件致命的打击,他付出的代价惨重,深感“强闭喉舌”“欲诉无门”的痛楚。

C.“*”结束后,《罗马法》和《西方国家民商法》两门课尚未引进国内大学讲堂,*平走上讲台就开讲,成为法学界的稀缺资源。

D.*平教授不但弟子满门,且学术名气蜚声海内外,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民法通则》被国外誉为“*民事权利宣言”。

E.本文将传主生平经历与成果结合起来写作,呈现成果背后的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行文平易自然,穿*引用传主的原话,增强了传记的真实*。

6.作者为什么说“他要在*尖上工作”?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分)

【回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B(“从他俩身上继承了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敢于批判现实的可贵品格”分析不准确,原文是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两个品质:一个是*的精神……一个是批判的精神”。)

(A.“正是这些原则使他愈挫愈奋”分析有误,原文相关表述为“灾难经验中的美好部分”使他“愈挫愈奋”。C.“*平走上讲台就开讲,成为法学界的稀缺资源”分析有误,原文是说“被誉为‘政法二才子’之一的*平成为稀缺资源”。)

6. ①风华正茂之年,被划为右派,前后折腾了20年。②“*”结束后几年,法律禁区很多。③现今,外面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理想主义者的初衷渐渐迷失,在利益面前往往有牺牲品质和原则的风险。(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jlldd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