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五代史·宦者传论[宋]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而已;宦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五代史·宦者传论[宋]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而已;宦者之...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五代史·宦者传论[宋]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而已;宦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五代史·宦者传论

[宋]欧阳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以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而已                      而已:罢了。

B.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人主:国君。

C.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          以为:把它当做。

D.至抉其种类                      种类:种属

1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女*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B.夫女*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C.夫女*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D.夫女*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擅长史论,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他认为宦官之祸远远超过女*所造成的祸害。

B.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宦官通过“小善” “小信”等手段逐步地把持*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是*封建*主义的产物之一,作者写此文意在*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具备史学家的锐眼,他提出的宦官祸害远胜于女*的见解,揭示出了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2)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回答】

11.D

12.B

13.D

【小题4】(1)等到人君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用祸与福使人君害怕来控制人君。

(2)即使(尽管)朝廷里有忠臣贤士,可是人君却认为他们离自己疏远,不如侍奉起居饮食、跟随在前前后后的宦官可靠。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至抉其种类”中的“种类”应该为“同类”题中“种属”错误。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意来理解。这句话出自文中“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翻译为“所以祸患大的,就要亡国,次一点的就要丧身,而且能使奸雄借助这个口实来起事,直到搜捕宦官的同党,并全部杀掉,使天下人心大快,然后才算了结。”句中“抉”是“搜捕”的意思,有这个字可以推断“种类”为名词“同类”考生可以推测出,选项中解释为“种属”是错误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出自文中“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句中“抉”是“搜捕”的意思,有这个字可以推断“种类”为名词“同类”。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本句的意思:对于女*的迷惑,不幸而又不能醒悟,那么祸患就会临头;如果人君一旦醒悟,揪着头发丢弃她就行了。对于宦官的祸患,虽然想悔悟,可是却有不能够除掉他的形势。唐昭忠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的虚词“则”“ 矣”“也”判定句读,结合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宦者”“唐昭宗”。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文段中的虚词“则”“ 矣”“也”判定句读,结合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宦者”“唐昭宗”初步断句,再结合文意细细断开。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揭示出了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错, “根本原因”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夫女*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论述宦官祸害远胜于女*,但并没有说这就是根本原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其:代词,人君;惧:使动;以祸福,介短后置;把持:控制。(2)虽:即使;于:在;而:可是;不若:不如;为:表判断。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比如题中的“左右”;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以祸福,介短后置”。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它的本源比女*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

女人,不过使人君沉溺于美*罢了;宦官的害处却不仅仅在一个方面。因为他们在人君身边办事,又亲近又熟悉;他们的心思,又专一又隐忍;能够用小善去迎合人君的心意,用小信去稳住人君的感情,使得做人君的,一定信任他们,并且亲近他们。等到人君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用祸与福进行威吓来控制人君。即使朝廷里有忠臣贤士,可是人君却认为他们离自己疏远,不如侍奉起居饮食、跟随在前前后后的宦官可靠。所以,身边的宦官一天天更加亲近,忠臣贤士就一天天更加疏远,于是人君的地位也一天天更加孤立。人君势力孤单了,害怕祸患的思想就一天天更加严重,于是控制人君的宦官的地位,一天天更加稳固。国家的安危由他们的喜怒来决定,人君的祸患就隐藏在宫廷之中。那么先前认为可靠的人,现在却成了发生祸患的原因。祸患已经很深了才觉察,想要跟疏远的臣子谋划去掉常在身边的宦官,过于迟缓,就会滋养祸患,使它更加严重;过于急切,就会使宦官挟持人君,作为*。这时即使有大圣大智的人,也无法给人君出谋划策。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去做,做了也不能成功。到了事态十分严重的时候,就会两败俱伤。所以祸患大的,就要亡国,次一点的就要丧身,而且能使奸雄借助这个口实来起事,直到搜捕宦官的同党,并全部杀掉,使天下人心大快,然后才算了结。以前史书上记载的宦官祸患,常常是这样的,不是一代了!那些做人君的,并不是想在宫廷里面滋养祸患,把忠臣贤士疏远在外面,这是逐渐积累造成,而且在形势上逼使他这样的。

对于女*的迷惑,不幸而又不能醒悟,那么祸患就会临头;如果人君一旦醒悟,揪着头发丢弃她就行了。对于宦官的祸患,虽然想悔悟,可是却有不能够除掉他的形势。唐昭忠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所以说这比女*造成的祸患还要深远,就是这个缘故,怎么能够不*惕呢!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mldddn.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