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舍相如广成传舍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璧有瑕,请指示王            臣请就汤镬

8.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B.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C.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的一组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怒发上冲冠 

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④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臣请就汤镬 

⑥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⑤

【回答】

7.D

8.C

9.B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都表示谦敬副词“请允许我”;“负”分别为“依仗”和“对不起”。“传”分别为“传递”和“传舍”;“引”分别为“延请”和“拉”。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出现忽略的情况:1.忽略词类活用。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以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2.忽略古今异义。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有的考生,由于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很容易误将“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以今义释古义。3.忽略词语通假。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中用音同、音近代替的方法写成的错字、别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二是迭韵通假,三是双声通假。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忽略一词多义。所谓的“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字的理解能力。“无意”指没有做某事的愿望;“因而”是两个词,指“趁此机会”“来”;“ 以往”指“到那里”;“布衣”指平民。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古今异义的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断”。①③④⑥都是表现蔺相如的机智果断,②是表现蔺相如的气愤,⑤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人物形象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格。例如本题中②是表现蔺相如的气愤,而⑤表现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不符合题干要求。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q2w3k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