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

问题详情: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

                   钱穆:用“温情与敬意”诠释历史


                                                     郝一默


     在人人追求“进步”的激进年代,多数人沉浸在将传统一股脑扔进“历史的垃圾桶”的豪迈中,为了更光明的明天,他们可以对昨天毫无眷恋,甚至全部抛弃。 


    钱穆是少数对旧世界钟情的顽固派,他做出了与主流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选择。 


    钱穆自学成才,36岁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和《先秦诸子系年》,“基本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聚讼的公案。” 


   他在乡间当了18年小学、中学老师,然后走向大学讲台。推荐他的人是顾颉刚。 


   作为*学术界鼎鼎大名的人物,顾颉刚与钱穆素昧平生,但读过他的作品后,对其史学功底大加赞赏:“君似不宜长在中学中教国文,宜去大学中教历史。” 


    1930年,因为顾颉刚的鼎力相荐,钱穆进入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他把“M”楼改为“穆楼”。之后,顾颉刚又把钱穆推荐给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我想,他如到北大,则我即可不来,因为我所能教之功课他无不能教也。”后来,钱穆成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 


    钱穆所处的年代,西学东来,势不可挡,儒家被认为是“弱国愚民”的根源,国学渐渐失宠。*人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 


    *学者胡昌智曾对这种认同危机做过形象的说明:金庸小说《*雕英雄传》里,有一次欧阳锋忽然忘了自己是谁,像得失心疯一样,把石壁上的影子当做敌人来打。 


    近代*的历史文化与这段故事有相似之处,而不同在于,人们不是忘了自己是谁,而是想去忘掉自己是谁。 


    面对汹涌而至的新思想,钱穆坚持不为时代潮流裹挟而去,他选择在古籍世界里寻找另一个世界。他始终相信,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寄托*人的智慧与情感。他写了《国史大纲》,他说:“我把书都写好放在那里,将来一定有用。” 


    在《国史大纲》的开篇,钱穆对读者提出了四项对待国史的殷切期待,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本国历史要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而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让钱穆成为20世纪*史学家中最具*情怀的一位,他的学生余英时说,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 


    “做一个现代*的士”,是钱穆的理想和志业所在。


     他曾经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讲题,以王安石、司马光为例,阐述弘“道”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士是*社会的中心,应该有最高的人生理想,-应该能负起民族国家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能有一副宗教精神。” 


    钱穆认为,今天的*知识分子,只接受了西方的权利观念,没有接受他们的宗教精神,只讲个*利,不讲仁爱与牺牲。 


    避居*后,钱穆赤手空拳创办了新亚书院,它是*中文大学的前身。 


    在租来的仅有的4间教室里,钱穆想努力保存*文化的气韵。 


   “新亚”之名由钱穆所起,他希望借此提倡“新*”,为在*的*人争取稍微光明的未来。 


    新亚书院成为20世纪后半叶*教育的奇迹之一。而办学的16年,是钱穆“生平最忙碌之十六年”。之后,钱穆到*“谋建一家,以求终老”,得到了蒋氏父子的礼遇,*为他建造了素书楼,蒋经国则聘请他为“总统府”资政,在钱穆之前,没有学者出任过此职。 


    晚年的钱穆依然坚持在素书楼传道授业。有一次,他在家中为学生讲课时突然说:“其实我授课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而是要招义勇兵,看看有没有人自愿牺牲要为*文化献身!” 


     但是在“现代”的冲击下,“传统”早已无招架之力,钱穆所赞美的那个“礼”的世界早已崩溃。这让钱穆的学术生涯走得格外寂寞,他期待国人对历史拿出温情的诉求,却无法获得商业市场的认同。 


     钱穆生前曾对妻子说:“自古以来的学人很少有及身而见开花结果的。在今天讲文化思想,似乎不像科学家的发明,不论别人懂与不懂,即可获得举世崇拜,因为科学有一个公认的外在价值,而讲文化思想只有靠自己具有一份信心来支持自己向前,静待时间的考验,故其结果往往要在身后。”钱穆始终认为,*人对*文化失去信心是*文化的最大危机,学校偏重自然科学,崇洋蔑己,更是*文化的隐忧。


                                                                                      (选自《都市?翻阅日历》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9.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钱穆提出的对国史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余英时评价钱穆的一生是“为故国招魂”的一生,请指出“为故国招魂”的含意并概括其具体表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钱穆认为*人对*文化失去信心是*文化最大的危机,根据这一观点,你如何评价现今的国学热。(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9. (4分)①在西学东渐势不可挡的形势下,作为*人,要有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认同感,不要一味苛求古人,多些情感,多些亲近,不可全盘否定历史。(2分)②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不可*,后人应怀着敬畏之心,尊重历史,不可把自己所处时代当成历史最高点。(2分。答出“没有什么比历史更能寄托*人的智慧与情感”可给1分,答出“不要忘了或想忘了甚至否认*的历史”可给1分。)

20. (5分)“为故国招魂”指的是弘扬*历史文化精魂。(1分)具体表现:①在抛弃传统的新思想潮流中,钱穆坚守*文化五千年文化,并著书立说,终生不渝地捍卫*文化。(2分)②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并努力培养能自愿为*文化献身的*。(2分)

21. (5分)①国学热体现的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表现,对于促使国人了解*的历史和文化当会起到重要的作用。(2分)②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已成为华夏子孙的共识。(2分)③但也要认识到国学需要像钱穆一样愿意为其奉献终生的人,才能更好发扬光大,若只是表现的热闹,则于国学发展不利。(2分)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wy8qn5.html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