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人。父琦习吏事,为漳浦令。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人。父琦习吏事,为漳浦令。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人。父琦习吏事,为漳浦令。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人。父琦习吏事,为漳浦令。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檄璹与兵会,或劝勿行,不听。将二千人蹑贼后以往,得首虏为多。

惠卿起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见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熙宁初,安石为政,惠卿方编校集贤书籍,安石言于帝曰:“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及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其笔。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司马光谏帝曰:“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帝曰:“惠卿进对明辨,亦似美才。”光曰:“惠卿诚文学辨慧,然用心不正,愿陛下徐察之。*充、李训若无才,何以能动人主?”帝默然。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会惠卿以父丧去,服除,召为天章*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又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安石求去,惠卿使其党变姓名,日投匦【注】上书留之。安石力荐惠卿为参知政事,惠卿惧安石去,新法必摇,作书遍遗监司、郡守,使陈利害。又从容白帝下诏,言终不以吏违法之故,为之废法。故安石之政,守之益坚。

始,惠卿逢合安石,骤致执政,安石去位,遂极力排之,至发其私书于上。章悖、曾布、蔡京当国,咸畏恶其人,不敢引入朝。以是转徙外服,讫于死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百三十》)

【注】投匦:臣民向皇上上书。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B.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C.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D.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

1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通判”为担任通判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宋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设“通判”一职。

B.古代官员任职期满谓“秩满”,经考核后,或调动任职,或降职,或升迁。

C.擢,在文中指“升任”的意思。李密在《陈情表》中提到“过蒙拔擢”,“拔擢”是破格提拔的意思。

D.古代父母死后,为人子者要服丧三年以报答养育之恩,守丧期满,谓“服除”。守丧期间的人没有做官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惠卿有文才。他与王安石讨论经义,意思大多相合,王安石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他;皇帝也曾说他进对是非分明,好像是个难得的人才。

B.吕惠卿与王安石志同道合。吕惠卿为检详文字,王安石大小事情都和他商议;吕惠卿也支持王安石,王安石建议请示的奏章都是他起草的。

C.吕惠卿受司马光贬讥。司马光对吕惠卿的评价与王安石截然相反,但是皇上不赞同;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信,挑拨他与吕惠卿的关系。

D.王安石请求离任时,吕惠卿极力挽留。吕惠卿担心王安石离开后,新法不能推行,就动员官员陈述利害,又请皇上下诏,因此,新法得到更坚决地推行。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2)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

【回答】

13.C

14.D

15.C

16.(1)吕思卿的贤能,哪里只当今的人.即使是前代的大师也不是轻易能与他相比的。

(2)献媚的人,对于现今的您确实有顺从应合的愉快,一旦(您〉失去权势.将一定会出卖您而实现自己(的*谋〉。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惠卿俭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这句话是说“吕惠卿邪佞不是良士,使得王安石在朝廷内外受人诽谤,都是他干的。王安石有才德但很固执,不谙世务,吕惠卿为他出谋划策,而王安石极力推行,所以天下人认为他俩都是奸邪”;这段话是司马光对皇帝的劝谏,先抓专有名词,“惠卿”即“吕惠卿”,“安石”即“王安石”,“惠卿俭巧非佳士”是否定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4.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守丧期间的人没有做官的”有误;国家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征召守丧的人,叫“夺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司马光对吕惠卿的评价却与王安石截然相反”,不符合原文意思,司马光也认为吕惠卿“文学辨慧”,只是“用心不正”。另外“挑拨他与吕惠卿的关系”分析也欠妥,司马光只是在劝说王安石。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来源于文章第三段,从文章中司马光对吕惠卿的评价中可以知道,“截然相反”这一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司马光对吕惠卿的文学才华是认可的。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贤”,贤能;“岂特”,哪里只是;“易”,轻易;“虽”,即使。第二句中,“谄谀”,献媚;“诚”,确实;“顺适”,顺从应和;“自售”,宾语前置,应为“售自”,实现自己的*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人。他的父亲吕琦通晓吏事,做漳浦县令。吕琦任宜州通判,侬智高入寇,转运使召吕王寿与敌兵交会,有人劝吕王寿不要去,他没听。率二千人跟在贼兵后前往,俘获贼兵首领多人。

吕惠卿由进士而起用,做真州推官。任期满后入京,与王安石相见,讲论经义,意见多相同,于是结为友人。熙宁初年,王安石执政,吕惠卿正在编校集贤殿书籍,王安石对皇上说:“吕惠卿的贤能,哪里只当今的人,即使是前代的大儒也不是轻易能与他相比的。学习先王之道而能使用的,只有吕惠卿。”等到设制置三司条例司,用吕惠卿为检详文字,无论事情大小都和他商议,凡是王安石建议请示的奏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他被提升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判司农寺。

司马光向皇上进谏说:“吕惠卿邪佞不是良士,使得王安石在朝廷内外受人诽谤,都是他干的。王安石有才德但很固执,不谙世务,吕惠卿为他出谋划策,而王安石极力推行,所以天下人认为他俩都是奸邪。近来对他的晋升不按次序,使众人之心大有不满。”皇上说:“吕惠卿进对明辨,也像优秀人才。”司马光说:“吕惠卿确有文才,很聪明,但用心不正,希望陛下慢慢考察他。*充、李训若无才能,如何能动摇人主呢?”皇上沉默。司马光又送书信给王安石说“:献媚的人,对于现今的您确实有顺从应和的愉快,一旦你失去权势,将一定会出卖您而实现自己的*谋。”王安石不高兴。

恰好吕惠卿为父守孝而离去,服丧期满,召为天章*侍讲,同修起居注,升为知制诰,判国子监,与王雱一起修《三经新义》。又为知谏院、翰林学士。王安石请求离任,吕惠卿让他的亲信变换姓名,每天都上书挽留他。王安石力荐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吕惠卿怕王安石离开后,新法一定会动摇,写信下发给各监司、郡守,让他们陈述利害。又从容地请皇上下诏,表明始终不因官吏违法而废除新法。因此,王安石新法得到更坚决地推行。

起初,吕惠卿迎合王安石,很快到达执政的位置,王安石离任后,吕惠卿随即极力排斥他,甚至把他的私人信件报到上面。章悖、曾布、蔡京掌权,都害怕厌恶他这个人,不敢举荐他入朝。因此,吕惠卿一直在外地辗转为官,直到死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yp64nm.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