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③。

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作者遂作此和诗。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13.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回答】

13.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1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2分);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2分,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14.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或答:人的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个偶然,际遇就像雪泥飞鸿,转瞬间已了无痕迹,难以追寻。)②第三联借事明理,用路过渑池县所看到的人事变化来说明事物的消亡乃自然规律,人生中偶然留下的痕迹也很快不复存在,因此不必过分在意。③运用对比(今昔对比)说理。曾经留宿的渑池寺舍人物已非,诗人以寺舍的今昔变化说明世事变化乃自然之理;兄弟二人的境况也今非昔比,昔日兄弟二人赶考路途的艰*,与如今二人高中进士、前途光明形成对比,暗含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之意。(6分;答出一种说理方法给3分,答出任意两种、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说理方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写作背景及诗歌注释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曾与弟弟在赶考时一同骑驴经过渑池,“往日崎岖还记否”暗示了兄弟二人曾经历的坎坷艰难,由此可得出作者借回忆往事来表达自己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也鞭策弟弟奋发向前。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此题解答思路:先指出运用的说理方法,再结合着具体诗句内容分析其蕴含的人生道理。前两联可抓住“似飞鸿踏雪”“偶然”从比喻手法的角度分析人生正如飞鸿踏雪一样,存在偶然的因素,难以追寻;颈联可抓住“死”“新”,从人事变化的自然规律角度说明不必过分在意人生的偶然;尾联可主旨“往日崎岖”,是对过去兄弟二人赶考途经渑池的艰*的回忆,根据注释,兄弟二人如今高中举人,前途光明,因此构成对比,从而把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表达出来。由此可得出今昔变化自有其规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z9j7qn.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