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福王被俘,而李自成也已敗亡,多爾袞以為大局已定...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福王被俘,而李自成也已敗亡,多爾袞以為大局已定...

問題詳情: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福王被俘,而李自成也已敗亡,多爾袞以為大局已定...

 閲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明福王被俘,而李自成也已敗亡,多爾袞以為大局已定,於六月十五日降旨“盡令剃髮”,並宣稱“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不隨本朝制度者,殺無赦!”*南士民大憤,**、嘉定、無錫、宜興、常熟等地因反剃髮遭到清*野蠻*。



——摘編自張豈之主編《*歷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 **午戰敗之後,有識之士認識到移風易俗對改變國家*的重要*。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譚嗣同大聲疾呼,*最急迫的事情莫過於改變長髮蓄辮,實行西方的半剪式。康有為則批評蓄辮造成生產、生活、作戰和外交等方面的不便。*亥*爆發之後,剪辮浪潮席捲了全國。1912年初,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向全國下達限期剪辮令。至此,蓄辮的陋習被明令禁止,全國男子基本上剪辮理髮。男子剪辮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是對忠君思想、盲從意識的一次大掃除,標誌着*羣眾獲得一些自由和權利。



——摘編自張雲燕等編著《*社會生活史》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初推行“剃髮令”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説明近代“兩場”剪辮思潮的共同之處。



 

【回答】

( 1 )原因:穩固統治地位;增強民眾歸順意識;加強國家一統觀念 ;泯滅國內各族*反抗精神。
(2)共同之處:興起於民族危亡之際;鮮明的***;反對封建陋習;藴含着資產階級倡導的*、平等、自由等理念;促進了時人的思想解放。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亥*

題型:綜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zkpk5l.html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