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關於亡治的百科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晁錯,潁川人也。錯為人峭直刻深。文帝時,天下亡治《尚書》者,獨聞齊有伏生,故秦博士...
治亂興亡造句怎麼寫
  • 治亂興亡造句怎麼寫

  • 韓非子把“奉法”作為治亂興亡的關鍵。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鑑矣。人類很早就意識到法治與國家治亂興亡之間的規律*關聯。韓非子把“奉法”作為治亂興亡的關鍵,提出“國無常強,無常弱。“大抵以國家為逐利之資,實吾國數千年來治亂興亡之恆軌。“莽莽天宇,八萬...
  • 11838
 “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兩個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有(  ) ①實行科舉取士     ②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
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A.統治者治國沒有經驗                    B.國君暴虐無道...
12.劉邦認為:“(秦始皇)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亡(通“無”)骨肉根本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衞。”漢初統治者...
(20分)閲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衞秧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出現了清明的統治時期,史稱“     ”...
西晉短暫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統治者內部的腐朽和鬥爭                        B....
治亂存亡造句怎麼寫
  • 治亂存亡造句怎麼寫

  • 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西晉之治亂存亡,與武帝立嗣及由此引發的統治集團的鬥爭密切相關。他説,古時候的這些開國之君,“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於治亂存亡之機,思...
  • 19919
漢初能夠出現“文景之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①經濟蕭條,國家貧困,統治者提倡節儉 ②統治者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③統...
《賈誼•治安策》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這一“治安策”主要...
34.喬治三世(英國君主,1760—1820年在位)統治時期,內*名存實亡,政黨被視為大逆不道……權力平衡的重...
“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兩個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有 ①任用賢臣、善於納諫 ②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③提倡節儉 ④...
 “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兩個盛世出現的共同原因有(  ) ①實行科舉取士 ②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 ③提倡節儉...
下列關於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A.統治者貪圖享樂        B.殘暴的統治     ...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訓,勵精圖治,在位期間出現了清明的統治時期,史稱“
治亂興亡的意思及解釋
  • 治亂興亡的意思及解釋

  • 【治亂興亡的拼音】:zhìluànxīngwáng【治亂興亡的近義詞】:治亂存亡【治亂興亡的反義詞】:亂臣賊子【治亂興亡的意思】:安定、禍亂、興盛、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治亂興亡出處】:《周書·蘇綽傳》:“衰弊則禍*興,淳和則天下自治。治亂興亡,無不皆由所化也。”【成語接...
  • 8928
表示不甘做“亡國之君”並下令變法的皇帝是       A.同治帝          B.康熙帝        ...
10、王夫之認為“治有治之理,亂有亂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佔今上下...
不治身亡造句怎麼寫
  • 不治身亡造句怎麼寫

  • 台老翁遭砂石車碾過不治身亡。對於疾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該防微杜漸,免得病入膏肓,不治身亡。前晚9時10分,9歲的男童不治身亡,據悉男童姓袁,湖北人。邁克在昨天的一場比賽中被一記平直界外球擊中頭部後,不治身亡.佩雷斯當時傷勢極重,與死神博鬥15天后不治身亡。廣州市少教...
  • 14171
37、喬治三世(英國君主,1760—1820年在位)統治時期,內*名存實亡,政黨被視為大逆不道……*與議會的...
荀子説:“故,法不能*,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則...
西晉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統治*                                      B...
治亂存亡的意思及解釋
  • 治亂存亡的意思及解釋

  • 【治亂存亡的拼音】:zhìluàncúnwáng【治亂存亡的近義詞】:治亂興亡【治亂存亡的反義詞】:亂臣賊子【治亂存亡的意思】:安定、禍亂、存續、滅亡,指國運的各種情況【治亂存亡出處】:戰國·衞·呂不韋《呂氏春秋·察微》:“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
  • 7624
下邊的示意圖反映了唐朝由興盛到衰亡的過程,圖中“   ”處應該填寫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