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關於2Fe3的百科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銅片加入三*化鐵溶液中:Cu+2Fe3+=====2Fe2++Cu2+B.鹽*...
根據下列方程式:⑴2Fe2++Cl2=2Fe3++2Cl-;⑵HClO+HCl=Cl2+H2O;⑶2Fe3++...
  • 根據下列方程式:⑴2Fe2++Cl2=2Fe3++2Cl-;⑵HClO+HCl=Cl2+H2O;⑶2Fe3++...

  • 問題詳情:根據下列方程式:⑴2Fe2++Cl2=2Fe3++2Cl-;⑵HClO+HCl=Cl2+H2O;⑶2Fe3++Cu=2Fe2++Cu2+;⑷Fe+Cu2+=Fe2++Cu,判斷下列各組物質氧化*強弱順序正確的是A.Fe3+>HClO>Cl2>Fe2+>Cu2+       B.HClO>Cl2>Fe3+>Cu2+>Fe2+C.Cl2>HClO>Fe3+>Cu2+>Fe2+            D.HClO>Fe3+>Cl2>Cu2+>F...
  • 31880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表達正確的是(  )A.FeCl3溶液中滴加HI溶液:2Fe3++2HI===2Fe2++...
某原電池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不能實現該反應的原電池是(   )        ...
依據原電池原理,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依據氧化還原反應:Cu(s)+2Fe3+(aq)=Cu2+(aq...
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現向含有FeBr2...
  • 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現向含有FeBr2...

  • 問題詳情:已知2Fe3++2I-===I2+2Fe2+、2Fe2++Br2===2Br-+2Fe3+。現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再向反應後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結果溶液變為紅*,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①氧化*:Br2>Fe3+>I2  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③通入*氣後,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④不能確定...
  • 4549
用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板上銅箔的反應是2Fe3++Cu===2Fe2++Cu2+。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氧化鐵與醋*:Fe2O3+6H+===2Fe3++3H2OB.碳**...
已知氧化*:Cl2>Fe3+>S,則下列反應不能發生的是A.S+2Fe2+===2Fe3++S2-...
某同學根據離子反應方程式2Fe3++Fe=3Fe2+來設計原電池。下列設計方案中可行的是( )   A.電極材...
控制適合的條件,將反應2Fe3++2I-2Fe2++I2設計成如下圖所示的原電池.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一是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遵循質量守恆定律,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2Fe+3...
已知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如下:2I-+2Fe3+====I2+2Fe2+。某溫度下該反應的正反應速率...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A.鐵與稀鹽*反應:2Fe+6H+===2Fe3++3H2↑B.在過氧化*中加入稀硫*:...
.(1)已知下列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H2O2+2Fe2++2H+===2Fe3++2H2OH2O2+2F...
根據下列反應:(1)2Fe3++2I-=2Fe2++I2 ⑵Cl2+2Fe2+=2Cl-+2Fe3+,判斷離子...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鐵粉加入稀硫*中:2Fe+6H+=2Fe3++3H2↑B.SO2通入*...
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A.將鐵粉加入稀硫*中:2Fe+6H+===2Fe3++3H2?¡ì?...
根據反應式:2Fe3++2I﹣═2Fe2++I2,  Br2+2Fe2+═2Br﹣+2Fe3+,可以判斷微粒的...
控制適合的條件,將反應2Fe3++2I-2Fe2++I2設計成如右圖所示的原電池。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某原電池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能實現該反應的原電池是(  )A.正極為Cu,負...
某原電池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3++Fe===3Fe2+,能實現該反應的原電池是(  )A.正極為Cu,...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鐵與鹽*反應:2Fe+6H+=2Fe3++3H2↑B.*氧化鋇與硫*銅溶...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鐵與稀硫*反應:2Fe+6H+=2Fe3++3H2↑B 少量CO2通入澄...
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表達正確的是A.FeCl3溶液中滴加HI溶液:2Fe3++2HI﹦2Fe2++2H++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