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③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④翻空:飞翔在空中。⑤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⑥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⑦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6.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7.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结尾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回答】

16.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17.“又”,再次,得过且过,日复一日之意;“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结尾两句表达画龙点睛,表达诗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

【解析】

1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是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①写了什么景物(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适当运用表达,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些意象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概括图景时注意季节、地点不能丢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解析:题干问“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结尾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 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原文中“又”,再次,得过且过,日复一日之意;“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结尾两句表达画龙点睛,表达诗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考生答题时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1lz10e.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