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选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选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选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选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20.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5分)

21.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6分)

【回答】

20.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搭配。白*的鸟与红*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2分。)

21.苦闷、抑郁的心境。(2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2分)

或答闲适、自得其乐。(2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2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2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干既给出了目标,也给出了要求,同时也指明了答题的方向,“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考生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写的角度有哪些,感官角度、空间角度(高低远近)、动静、虚实等等。明确了这些角度,答题就要容易多了。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描写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开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方式,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写景有声、有*、有得,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水红蕖,红白相映,**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干中说“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里已经给出了两个*;“结合词的下片”,给出思考的范围。本题的答题模式:观点+理由。观点一定要明确,理由要围绕下片来陈述。情感的体现方式主要有:一是用情感词直接体现,一是借助人物的行为体现,一是借助景来体现。下阙写散步。*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苏轼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苏轼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这可以作为答题的角度之一。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9dp4qo.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