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书韩魏公①黄州诗后苏轼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书韩魏公①黄州诗后苏轼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

问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书韩魏公①黄州诗后苏轼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9分,共15分)

书韩魏公①黄州诗后

苏轼

黄州山水清远,土风醇厚。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以夸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州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称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诗。

夫贤人君子,天之所以遗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黄人独私以为宠,岂其尊德乐道,独异于他邦也欤?抑二公与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民怀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艰,从其兄居耳,民何自知之?《诗》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锡,如圭②如璧。”金锡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何必施于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奉议郎孙贲公素,黄人也,而客于公。公知之深,盖所谓教授③书记者也。而轼亦公之门人,谪居于黄五年,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于是相与摹公之诗而刻之石,以为黄人无穷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几托此以不忘乎?21*cnjy*com

【注释】①韩魏公,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圭,一种玉器。③教授,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朴而不陋                                      陋:浅陋

B.魏公去黄四十余年                              去:离开

C.天之所以遗斯民                                遗:给予

D.瓦石草木被其光泽矣                            被:覆盖

8.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民寡求而不争/朝济而夕设版焉         B.有宿昔之契/亦犹今之视昔

C.魏公以家艰/又申之以揽茝               D.民何自知之/贵贱情何薄

9.下列各选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吾元之也”充分表现出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的自豪之情以及对元之的亲切喜爱之感。

B.文章第二段叙写王元之,主要是用他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虽然韩魏公未曾在此为官,但其醇厚闲静的品*依然感染黄州人士。

C.第三段中“则亦黄人也”一句既写苏轼对黄州风土人情的喜爱,也有谪居黄州多年,且年已渐老而无所成就的悲苦之情。

D.首尾两端均用一“思”字,有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思念,有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互为影响,使高尚之士,淳善之乡相得益彰。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3分)

(2)民怀之不忘也固宜。(3分)

(3)治东坡,筑雪堂,盖将老焉,则亦黄人也。(3分)

【回答】

7.D

8.C

9.C

10.(1)黄州的山水清美(清秀)幽远(偏远、僻远),民风淳厚善良。(2)百姓怀念他不忘记他本来是应该的;(3)(我)治理了东坡,修建了雪堂,大概也会在这里终老,那么也是黄州人了。

【解析】

7.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D项,被:蒙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C项,以:都是“因为”;A而:并列/承接;B之:的/取独;D何:哪里/多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C项,“年已渐老而无所成就的悲苦之情”没有体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清远、土风、厚善;(2)怀、固、宜;(3)治、筑、盖、亦。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黄州的山水清美幽远,民风淳厚善良。那里的百姓心无所求,不相互争斗,那里的读书人闲静而有才华,为*朴但不浅陋。即使居住在小巷中的小民,也知道尊重爱戴贤德之人,说:“我们黄州虽然地处偏远,辖地不大,但是王元之、韩魏公曾经居住在这里。”黄州人以此向各地之人夸耀。王元之从黄州改任蕲州知县,死在蕲州,然而世人称呼王元之,必定称呼他为王黄州,而黄州人也说“我们元之”。韩魏公离开黄州四十多年,还是思念黄州,没有忘怀,到了赋诗来抒发自己怀念黄州的心情的地步。

贤人君子,是上天用来送给那里的百姓的,也是天下所共有的,可是黄州人却把他据为私有,宠爱他,难道是他们尊重有德行的人、乐于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吗?还是两位大人与黄州人,生前就是志趣投合的人?这一切都不可知。王元之任黄州郡守的时候,对黄州百姓有恩,百姓怀念他不忘记他是应该的。韩魏公早年因为家境艰难,住在他兄长家里,百姓从哪里知道他的为人?《诗经》中说:“有才华的君子,像金,像锡,像圭,像璧。”金锡圭璧所在的地方,瓦石草木也都被它的光泽照亮了,韩魏公又何必要担任什么职务?

奉议郎孙贲(字公素),黄州人,是韩魏公的门客。韩魏公十分了解他,认为他有教授、书记的才华。而我苏轼也是韩魏公的门生,谪居黄州五年,开垦了东坡,修建了雪堂,也将年老,那么也是黄州人了。于是孙贲和我一起临摹了韩魏公的诗刻在石上,用来寄托黄州人对韩魏公的无穷的思念。而我们二人或许可以借此表示不忘韩魏公的恩情了。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p5zeoz.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