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上秋夜(宋)道潜雨暗苍*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上秋夜(宋)道潜雨暗苍*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上秋夜(宋)道潜雨暗苍*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上秋夜

(宋) 道潜

雨暗苍*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道潜(1043-1102),字参寥,杭州于潜(今浙*临安)人。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秦观友善。②断:停。

20.“井梧翻叶动秋声”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写了梧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1.宋诗长于借景寓理,请分别简要概括四句诗的写景内容,并用一句话阐述本诗蕴含的道理。

【回答】

20.相同:从视觉角度写景

不相同:道潜的诗通过写井边的梧桐叶翻动,从侧面烘托表现风大 李清照的词,借景抒情,借细雨打梧桐之景,抒发内心的忧愁。

21.概括:(1)*面*雨,(2)秋风渐大,(梧桐叶飞)(3)秋风停下,(1)天晴月出

道理: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风雨过后必是晴天,光明总在一番奋斗后)(联系诗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能力。“井梧翻叶动秋声”是从细处着意。井边的梧桐翻动着叶子,飒飒有声,是风吹所致,此时倘若还是“梧桐更兼细雨”,便应是“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叶翻卷的动静辨别风声,可见此时风还不大,始发于树间,因此这细微的声息暗示 了风一起雨将停的变化,又是秋声始动的征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犹唱《*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这首七绝就是通过描写苍*从傍晚到夜半、 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上秋夜由喧闹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雨、风起、风停及将 晴时分的景*,虽一句一转,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3g6kgj.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