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张喜单将千骑,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华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顷之,征为尚书。明帝即位,迁为中护*。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今其所急,唯当息耗百姓,不至甚弊。傥有水旱,百万之众,不为国用。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丁谧、*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1.下列对划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B.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C.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D.二贼未诛/宿兵边陲/且耕且战/怨旷积年/宗庙宫室百事草/创农桑者少/衣食者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隋朝之后不再是正式的官名,只成为州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践阼,也作践祚,本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主持祭祀,所以代指帝王即位,也可以指临时代行王政。

C.尚书,秦朝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负责发布文书。汉朝以后地位逐渐提高,隋朝以后为六部长官,是古代**部级长官。

D.奏议是*古代一种公文文体,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诰、表、制、书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擅用计谋。当孙权带兵围攻合肥时,曹*正带兵攻打荆州,无法派重兵支援;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从而保全了合肥。

B.蒋济刚直敢言。魏明帝即位之初给予中书监、中书令等近臣大权,不与民休息,虚耗民力,他都能上疏对皇帝进行劝谏。

C.蒋济为人谦逊。他因跟随太傅诛杀专权的曹爽等人有功,被加封都乡侯,但他坚决推辞,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

D.蒋济忠诚能干。从东汉到曹魏,他曾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提出恳切的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⑵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回答】

1.B

2.D

3.C

4.⑴可以派人劝说孙权跟随在关羽的后面(袭击),答应割划*南来封赏孙权,那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动解除。

⑵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罪人伏法被杀,这是社稷国家的福分。【解析】

1.试题分析:先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孙、刘二贼还没有诛杀,士兵驻守边陲,又耕种又作战,怨恨的情绪积蓄了多年。宗庙宫室,各种事务都在初创时期,从事农桑业的人少,要穿衣吃饭的人却很多。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农桑者少/衣食者多”对称结构。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边陲”“宗庙宫室”“百事”等即可作出判断。

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这类题目,有时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诰”、“制”是帝王给臣下的文书。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至死也没有接受皇帝的封赏”有误,原文“固辞,不许”,是皇帝不允许蒋济辞谢封赏。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勤”,频繁;“务”,从事,致力;“饥俭”,饥馑、饥荒。第二句得分点:“奋”,发扬;“策”,计谋;“伏诛”,伏法被杀。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县人。建安十三年,孙权率领众兵包围合肥。当时太祖大*征讨荆州,遇上流行疾病,只派了将*张喜统领一千骑兵,带领汝南兵士去解围。蒋济于是秘密告诉刺史,假装得到了张喜的信,说步兵骑兵四万人已经到达雩娄。孙权听信了,匆匆烧了围城工事退走,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任蒋济为丹阳太守。有诬告蒋济是*谋叛乱的主要策划人,太祖知道了说:“蒋济岂能有这种事!如果有这种事,我就太不了解人了。这一定是愚民幸灾乐祸,胡乱攀扯他罢了。”征召蒋济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包围樊城和襄阳。太祖因为汉帝在许县,离贼*太近,想要迁都。蒋济劝说太祖说:“刘备、孙权外表亲密,实际疏远,关羽如愿以偿,孙权必定不情愿。可以派遣人劝说孙权跟随在关羽的后面(袭击),答应割划*南封赏给孙权,那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动解除。”太祖依从他们说的那样去做了。孙权知道了,立即带兵向西攻袭公安、*陵两县。关羽终于被擒获。

魏文帝即帝位时,又出任山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您所听到看到的天下风俗教化怎么样呢?”蒋济回答说:“没什么其他好的地方,只听见亡国的言谈而已。” 不久,蒋济被征召为尚书。魏明帝即位,蒋济升任中护*。当时中书监、中书令这两个职位称为专任,蒋济上疏说:“作为一个君王,左右大臣权柄太重,国家就要有危难;近侍过于亲密的,本身就会受蒙蔽,这是古代的最高*诫。”明帝的诏书说:“刚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尽心尽力,每有*国大事,总有奏议,忠诚奋发,我十分看重他。”景初年间,魏国朝廷对外频繁征战,兵役繁重,内部大兴土木,怨恨的人很多,而又赶上粮谷歉收,发生饥馑。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应当发扬扩大前代的事业,实在还没到无忧无虑、天下大治的时候。现在虽然名义上有十二个州的地盘,但说到人口数量,却不过汉代时一个大郡的人数。孙、刘二贼还没有诛杀,士兵驻守边陲,又耕种又作战,怨恨的情绪积蓄了多年。宗庙宫室,各种事务都在初创时期,从事农桑业的人少,要穿衣吃饭的人却很多,当今紧急的任务,只有停止消耗百姓,使他们不至于十分困乏。如果赶上水旱灾害,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不会为国家所使用。凡是役使百姓必须乘农闲的机会,不能耽误农时。想建功立业的君王,先要估计他的民力,然后抚慰他们的疾苦病痛。”明帝下诏书说:“如果没有护*将*,我听不到这样的话啊!”

魏齐王即位后,蒋济被升为太尉。这个时候,曹爽专权,丁谧、*飏等人轻易地改变了法律制度。蒋济因为随司马宣王在洛水浮桥驻*,诛杀曹爽等,被晋爵封为都乡侯,封邑七百户。蒋济上疏说:“太傅发扬独断的计谋,陛下明了臣下的忠信节*,罪人伏法被杀,这是社稷国家的福分。封赏必定要施加给有功的人。现在论谋划,臣下不能先知;论作战,士兵也不是臣下所统率。”蒋济坚持辞让,而曹芳不许可。蒋济于当年去世,谥号为景侯。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44oow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