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别宋常侍[隋]尹式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

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14.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

(2)15.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回答】

14.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诗人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15.尹诗表达了羁旅漂泊的孤寂、同病相怜的伤感及人生迟暮的无奈(情感答对两种为2分)。(整体分析1分)孟诗表达了科举不第的失意、知音难遇的感慨及归隐故园的决心(情感答对两种为2分)。(整体分析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运用想象,设想分别以后,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末句写别后相思之情,借风中乌鸦夜啼的印象,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诗人相思的凄苦。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借代、双关、叠字等。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写景角度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高低俯仰)结合、绘声绘*绘形、白描、渲染等。

15.

试题分析:尹诗运用比喻,将游子比作飘蓬,表现其飘泊不定,孤单无依的特点,写出了诗人伤感,孤苦之情。写别后相思之情,借风中乌鸦夜啼的印象,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诗人相思的凄苦。孟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古诗词鉴赏题中的首要任务。从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入手、因为描写的内容不同,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也不同;从诗歌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入手,诗歌中表现情感的关键词主要指能直接传达出作者情感的词语,比如“愁”“悲”“怨”“泪”“喜”等词,鉴赏诗歌情感时若能抓住这些词就能轻松地判断出作者的情感;从诗歌所选取的典型意象以及由此营造的特定意境入手,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韵味的诗意空间。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77ey7m.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