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过邵伯湖李东阳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飙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过邵伯湖李东阳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飙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夜过邵伯湖李东阳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飘飙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轻帆不用楫...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月堕水。

飘飙双鬓风,恍惚无定止。

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

*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

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的“连”字,形象地写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气蒸腾与天相接的特点。

B. 三、四句“飘”与“恍惚”对仗工整,体现了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

C. “轻帆不用楫”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的乘舟体验大为不同。

D. 诗歌由眼前景开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了夜行邵伯湖时的感受。

2. 诗歌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回答】

1. B    2. ①开头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②中间四句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③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

B 项,“体现了近体诗格律谨严的特点”错。本诗是古体诗,不是近体诗。这首五言古诗在布局与音调的变化上均与律诗有明显的不同,可从押韵上面看出不是律诗。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先分析整首诗的手法,再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

“苍茫雾连空,冉冉月堕水”此写湖上夜景。邵伯湖北接广阔的高邮湖,两个湖到了晚上,水气蒸腾、扩散,形成茫茫大雾,像是与天相接一般,辽阔无垠,一片灰白。这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

“飘翻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这风吹来,恍恍惚惚,不知所起、不知所迄、不知何时方休,这正是湖上风的特*;但休说它“恍惚”,它还真有力量,吹乱了船头诗人的双鬓,这还是其小者也。“轻帆不用楫,惊浪长在耳”这才是湖上风八面威风的时候。“不用楫”,是说风太大了,鼓足了船帆,船再也不必靠划桨助行了。既轻快,又惊险。风使船飞驶,船一任风播弄,只听惊涛骇浪拍击着船板。“*湖日浩荡,行役方未已。”诗人由运河至高邮湖、邵伯湖,水面日益宽阔,水势日益盛大,而行程正处中途,远远没有结束。按理最象越来越开阔,心情也应越来越畅快,可“方未已”三字所表露的却是对长久栖身他乡水上的无限厌倦,含有赶快终止这种动荡不安的羁旅生活的企盼。中间四句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

末了诗人不禁感慨道:“羁栖正愁绝,况乃中夜起。”这两句一方面紧扣“夜”,一方面点明“愁”,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知识点:

题型:未分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z96q1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