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问题详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访谈嘉宾:杨庆祥(评论家、学者、诗人)

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概念的?

杨庆祥:首先,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量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涉及伤痕的问题。这些作品包括前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括大量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批评界或者说整个文化界并没有对这种倾向作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只是从非常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如“70后”“80后”等等——来划分的。我恰恰认为*当下所谓“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0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临整个*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结构和情感结构,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天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伤痕文学有非常明确的指向*(“*”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命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现在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畴的文学作品,也会具有相似的局限或者说遗憾吗?

杨庆祥:八十年代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局限,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导致它变成一个非常短暂的潮流。当然它当时被终结也有一定的*原因。“新伤痕文学”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但如果“新伤痕文学”止步于余华的《第七天》,它可能也会变成一个短命的文学现象。《第七天》的内在书写模式非常接近于当年旧伤痕文学的模式。其实在我看来,应该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不能上升到这个高度,必然就会很短命,也不能够提供更多的意义和路径。

凤凰文化:你提到“新伤痕文学”不仅仅是发现和揭露,对这个时代也是有照亮和疗愈作用的。这个“疗愈”怎么体现?

杨庆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生活在*的普通人在社会转型的撞击过程当中积累了太多负面的情感*的东西。个人跟世界的相处出现了问题,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问题。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特别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对这些东西进行整合和改造,这就导致有很多人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对于真正的现代人来说,其实更需要一种理*的途径。

风凰文化:“疗愈”就是表达出这种感情吗?

杨庆祥:不仅仅是表达,而是通过一个“语言化”的过程将这种情感进行创造*的转化。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这种创伤表达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已问题的根源所在。

凤凰文化:那么就你的观察,哪些作家或者哪些作品是让人满意的,能够担当起“新伤痕文学”的疗愈作用的?

杨庆祥:有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地写,但完美的作品目前可能还不存在。我觉得更年轻的作家他们的写作方向是对的,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对话的视角,没有简单地将伤痕“他者化”。

老一代的作家容易把伤痕轻易地归结于某一个具体的事物。“新伤痕”不是,更年轻的作家们可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问题。每个人只可能从自我出发然后抵达他者、疗愈他者。首先要反思和批判自已,然后重建自我这个现代概念的主体*。比如张悦然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茧》作了一些尝试。

(摘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7.对访谈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庆祥认为,“50后”到“00后”有着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表达诉求,这是“新伤痕文学”出现的重要原因。

B.由于写作上太着力于具体事件,不能上升到哲学和美学高度,旧伤痕文学因缺乏文学价值而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

C.“新伤痕文学”对时代具有疗愈作用,可以通过书写创伤使现代人以理*的途径去对待自己在时代中遇到的问题。

D.年轻作家在写作新伤痕文学”作品时采用了对话的视角,先反思和批判自已,重建自我主体*,再达到疗愈他者的目的。

8.下面对访谈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记者在对“新伤痕文学”提问时,一方面与本国文学中相似类型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也对其现实价值进行了追问。

B.杨庆样认为余华的作品《第七天》在内在写作模式上仍未摆脱旧伤痕文学的影响,因而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

C.杨庆祥认为“新伤痕文学”通过“语言化”的过程书写负面情感,这是一种创造*的转化,可以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D.杨庆祥认为.虽然完美的“新伤痕文学”作品还未出现,但还是有青年作家作了好的尝试,譬如张悦然的作品《茧》。

E.杨庆祥认为老一代作家在创作上容易将作品中的“伤痕”简单地“他者化”,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识不足。

9. 杨庆祥为什么说“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请根据访谈材料加以探析。(4分)

【回答】

8. B【选项分析】 旧伤痕文学成为短命的文学现象的原因不只是缺乏文学价值,也有一定的*因素。

9. BC 【选项分析】B项,由原文“比如余华的《第七天》,在我的定义范畴里面它一定是‘新伤痕文学’”可知,《第七天》“不能属于‘新伤痕文学’”理解错误。C项,“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理解错误,原文说“书写可以把这种社会的创伤表达出来,个人的创伤和社会的创伤是互为一体的”,并不是说“将个人创伤转化为社会创伤”。

【参考*】①不同年代的人都在面临*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创伤或阵痛,已经有大量作品涉及伤痕问题;②目前文化界还没有对这种创作倾向作出准确的判断;③“新伤痕文学”的书写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对时代起照亮和疗愈作用;④年轻作家已经在“新伤痕文学”的创作方向上作了积极尝试,更值得我们重视。(答出一点l分,答出四点4分,意思相符即可)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gwykm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