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2分)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2分)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2分)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2分)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2分)

【回答】

(1)分别是孔子、韩非。各属于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3)不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

知识点:百家争鸣

题型:材料分析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l3jzmq.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