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设立官卷,以“不致妨孤寒之路”,是清代...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设立官卷,以“不致妨孤寒之路”,是清代...

问题详情: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设立官卷,以“不致妨孤寒之路”,是清代...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设立官卷,以“不致妨孤寒之路”,是清代建立官员子弟科举体制的根本意义所在。

‚在科举考试中,由于官员掌握着体制内外的各种资源,其子弟在和平民考生竞争时处于非常明显的优势地位,更可能因此徇私舞弊,这就和清朝廷开科取士、遴拔真才的目标产生矛盾,对官员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行规范和限制的官卷制度就应运而生,官卷作为一种独特的制度,不仅体现了对官员的笼络和照顾,更是对该群体的约束和限制。

ƒ官卷本为防止和纠正官员子弟侵占民卷中额而设,如何设计其录取方式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康熙时按照官民卷在约同等比例方式确定官卷中额,后来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出现官卷录取过多过优的现象,违背了限制官员子弟的初衷,遂有减少官卷中额、甚至废裁官卷的建议。乾隆皇帝意识到官民分卷“立法之始,本为防弊,而彼时诸臣奉行者,不无偏袒子姓亲族之见,含糊其奏,分定中额,未免过多,遂使以怜恤寒唆之意,转成优幸缙绅之路,揆之情理,实未允协”,提出“中额责有限制,而立法务在均平”的录取原则,按照该原则,各省乡试官卷按大、中、小省确定中额,该取中原则将定额录取与按比例录取结合在一起,官卷中数以定额为限,不得逾额多取。如官卷不敷,缺额则以民卷补足,相沿成为定例,仅在具体寂额及比例方面偶有细微调整。

④对官员子弟的限制不仅设有官卷制度,还设有科举回避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唐朝,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至清已趋于缜密。有亲属回避、籍贯回避、命题回避、阅卷回避、磨勘官回避等规定,其中以亲族回避最为严苛周备。

⑤顺治十年(1658年)规定,“凡乡会试考官、同考官、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及宗族应试者”,“照例回避”,其后规定渐多,考官及其亲属范围逐步扩大,到光绪朝时堪称严密繁复。从朝廷立法角度论,这是要求考官子弟亲族回避以免嫌疑,而从考生方面来说,则意味着因父兄或其他亲族做考官而丧失入场考试的资格与机会。

⑥清代官员异地为官,子弟多有随其生活者,在为官之地参加科举考试具有一定的合理*,但清代对官员子弟在其任职之地参加科举始终没有放开,明确规定“官员在现任地方令子弟等冒籍者,本生斥革,该员革职”。《钦定科场条例》虽然是在《冒籍》卷规定官员子弟不得在现任地方考试,其实质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回避,即地域回避,立法本意在防杜官员借机溢弊,这也就意味着官员子弟必须回原籍参加考试。

⑦官员子弟科举制度的核心本质是对特殊阶层的限制,这种限制同时在两个层次产生影响,一方面官员子弟的科举利益受到约束,甚至部分合理权利也被迫让渡,另一方面,“不致妨孤寒之路”设计理念的实施,使平民获得了更多的进取和上进机会,这意味着社会基层的精英能够借助科举考试不断地流向统治阶层,在增强统治阶层活力的同时,更利于社会的稳定。  

(选自刘佰合《清代科举:设官卷限制“官二代”优势》有删节)

1.下列有关清代“官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官员子弟在科举考试中优势巨大,容易产生舞弊现象,这与清朝廷选拔人才的目标相矛盾,官卷制度便应运而生。

B.设立官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官员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行规范和限制,这种制度也体现了对官员的笼络和照顾。

C.官卷具有防止和纠正官员子弟侵占民卷中额的作用,因此其录取方式如何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D.在录取过程中出现官卷录取过多过优的现象,为此康熙按照官民卷大约同等比例方式确定官卷中额。

2.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清代官员掌握着科举考试相关的各种资源,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就会徇私舞弊,致使其子弟有较高的取中机会。

B.乾隆皇帝发现了官民分卷存在偏袒子姓亲族的弊端,于是提出“中额贵有限制,而立法务在均平”的录取原则。

C.清代科举的地域回避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官员借机舞弊,因此官员子弟不得不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

D.清代科举采取和官卷,按比例定额录取的措施,实际上使官员子弟的录取比例降低了,进取和上升机会减少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致妨孤寒之路”理念得以实施,意味着社会基层的精英能有更多的进取和上升的机会,能借助科举考试不断流向统治阶层。

B.清*始出现的科举回避制度,使很多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因父兄或其他亲族做官而丧失了入场考试的资格和机会。

C.对于清代异地为官的官员来说,官员及其子弟如敢违犯相应科举考试回避条例,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其处罚会很严厉。

D.官卷制度设计者试图以此防止官员特权在科举领域扩张,这样更有利于统治基础的稳固,作用深远。

【回答】

1.D(事件顺序错误)

2.A(不符事实,原文是“更可能因此徇私舞弊”)

3.B(科举回避制度不是清*始出现的)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ml9wwz.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