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宋】范成大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山茶犹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宋】范成大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山茶犹昨...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宋】范成大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山茶犹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

【宋】范成大

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

乱*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

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

赖有贻牟②堪饱饭,道逢田畯③且眉伸。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成都任上。时值暮春时节,成都市民都去城东的海云山上的海云寺观光游园,于池中摸石,以求吉祥。②贻:带来。牟:通“麰”(mou),大麦。③田畯(jùn):泛指农民。

14.请结合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联。

15.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回答】

14.第三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岁月”比作“东流水”,(1分)将“人情”比作“一哄尘”,(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情的淡薄。(2分)

15.诗歌前三联体现了诗人的悲凉与寂寞之情。(2分)诗歌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感激和满足之情。(2分)游春的人,往来频繁,人情世故,过眼云烟;而岁月似水,光*易逝,况且诗人老病缠身,这就使得诗人悲伤寂寞之情顿生。(1分)诗人依赖农民,衣食无忧,因此在路上见到农民心情非常愉快。(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由题干确定范围“第三联”,再根据“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联”,判断出找出修辞手法,明确比喻的修辞,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最后指出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第三联意思为“令人心惊的岁月已如流水般向东飞逝,以往的人情世故像尘埃般飘落得无影无踪。”把“心惊的岁月”比作“流水”,“人情世故”比作“尘埃”,把无形的情感比拟的生动形象。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春水向东流。”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只是每句诗各自有不同的角度,抒发情感的变化。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三是用典抒情,四是托物言志。此题要抓住诗中“老病”“残”“惊”“赖有”“眉伸”带有的感**来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这是事件;注释①已经解释意思了,诗歌的第一联的“浮萍”与“老病身”,抒发内心悲伤苍凉之感;第二联“犹昨梦”“ 已残春”抒发失落悲凉之感;接下去两句,“令人心惊的岁月已如流水般向东飞逝,以往的人情世故像尘埃般飘落得无影无踪。”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寂寞之情;尾联笔锋陡转,“幸好有大麦可以让我饱食终日,在路上遇到农民让我寂寞的心情随之而舒展,真心感谢他们。”体现了诗人的感激与满足之情。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ny222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