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20.“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2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回答】

20.描绘了*边凄清的秋*:(1分)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要有对诗句的具体解析2分)。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 或 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1分),为下文词人重游南楼过程中的伤感、悲凉的心理做铺垫(1分)。

21.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给2分)(下面要具体说明虚实各是什么,或者什么和什么对比)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2分),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2分)。

【解析】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把握,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考生在回答概括描绘的情景和分析句子作用的题目要注意答题步骤。第一要从诗句中找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概括分析景物的特征时要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再找出相应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第二要明确该诗句在诗歌中的位置,是在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开头往往是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统领全诗,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往往是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答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分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一句的景象,句中的景有芦叶、汀洲、寒沙、浅流,叶落象征衰败、荒凉;汀洲,水中小洲,视野较为开阔,反衬诗人孤单寂寞;寒沙浅流给人凄清寒冷之感。描写了一幅萧瑟、寥落、凄寒的*边秋景图。该句位于句首,为全诗奠定了凄怆、悲凉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词人重游就地抒发伤感、悲凉之情做了铺垫。

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表达技巧的把握。答题时,考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分析词人表情达意时采用的技巧,然后结合诗词阐释该手法的运用,手法的作用主要从表达技巧对诗歌的意境、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考生在分析艺术手法时,首先要对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了然于胸,准确判断。它包括的范围较广,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问、设问),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描写: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都囊括其中。其次,要洞悉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诗歌鉴赏题不单要判断出手法,更重要的是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它在塑造形象、抒发感情、营造意境、表达主旨上的作用。第九题问的是“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这便要求考生抓住“主要”二字,通观全词,那么文中的反问这一修辞就可以排除,因为它只是这个句子使用的手法。结合诗词分析,该词将眼前之景与二十年前的故事交替,虚实结合,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同时也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与二十年前的景*和心情进行了对比,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赏析】

翻译:芦叶纷扬落满沙洲,浅水带着寒沙汩汩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

这首词是感时伤今之作。序言说明了写这首词的缘由:词人与柳阜之、刘去非等友人在安远楼小聚,一位姓黄的歌姬在筵席旁演唱助兴,请求词人为其作词,于是词人创作了这首《唐多令》。

上阕写故地重游。开篇二句描绘*边凄清的秋*,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目的在于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的感情基调;继而点明“二十年重过南楼”的题旨,为下阕的“旧*山浑是新愁”做铺垫。末三句用夸张手法写词人行*匆匆,来不及在柳树下把船系稳就要离开,因为过几天就是中秋了,正是亲友团聚的好时节,自己不能在此久留。

下阕写忧患国事。头两句忆旧,当年与自己同游黄鹤楼、断矶头的故人,如今风流云散,不知所终,暗含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慨叹,把个人的身世与国家的命运连接起来,顺理成章地进入主旨“旧*山浑是新愁”。这是全词的精华,深化了题旨。*山依旧,但二十年过去,战争的*影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更加浓重,词人“旧愁”未减,如今又添“新愁”;目睹“旧*山”,想到国运更加衰败,收复中原希望渺茫,词人愁到[“全都是新愁”的程度;“旧*山”和“新愁”对照鲜明,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忧患国事的沉痛之情。结尾三句是“浑是新愁”的具体化,词人想买桂花和美酒过中秋,却无心*办,因为少年时代的*豪兴已一去不返,国运如此衰败,“新愁”如此深重,桂花美酒易得,忧患国事的愁绪却无法消解。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qpgje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