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于越亭① 张祜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于越亭① 张祜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于越亭① 张祜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于越亭① 

张 祜

扁舟亭下驻烟波,十五年游重此过。

洲觜②露沙人渡浅,树稍藏竹鸟啼多。

山衔落照欹红盖,水蹙斜文卷绿罗③。

肠断中秋正圆月,夜来谁唱异乡歌。

注:①于越亭原为唐元晦所建,游人多喜登临之处。②洲觜:水渚,水洲边的小块陆地。③绿罗:绿*的绫罗绸缎。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诗人行止,一个“重”字饱含十五年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

B.沙洲水浅,鸣鸟藏林,一少一多、一显一隐勾勒出别具情味的空寂景象。

C.时至中秋,诗人独在异乡,羁绊客旅,不由得泛起令人断肠的静夜之思。

D.这首诗题咏胜迹,首尾两联侧重叙事,二三联描写眼前景象,布局妥帖。

16.颈联中的“衔”“蹙”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请对其加以鉴赏。

【回答】

15.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中首联有故地重游之意,但由一个“重”字,就认为“饱含十五年来物是人非的无限感叹”,有过度解读之嫌,再结合全诗考查,这种说法缺乏依据。

16.①“衔”“蹙”两字是颈联的诗眼,用字生动传神。“衔”即含,有宏大的吞吐气势;“蹙”即收缩,有微观的细节特点。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以人的特征。夕阳似乎被山衔起,水光潋滟一如美人蹙眉,两字写尽美景之韵致。③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衔”“蹙”两字描绘了于越亭周围黄昏夕阳时的山光水*。美景融入诗人的即时情感,从而情因景生,妙意天成。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及艺术技巧的能力。重点分析指定词语在句子中的妙用,从字面含义、艺术特*等方面民,分点组织*。每点2分,共6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作者为唐代诗人张祜,首联叙事,写诗人乘一叶扁舟,行经于越亭下,停舟暂驻,面对一*浩渺的烟波,十五年后旧地重游,不由得感叹万端。颔联写洲渚露沙,渡口清浅,而竹林掩藏于树林,又栖息了众多啼鸟,一静一闹,一少一多,在对比中更见于越亭周边的寂寥。颈联写太阳徐徐西落,与山顶等高时,似乎被山衔起,连同倾斜的光辉就是一顶红帽子,青山顿时有了漂亮迷人的面容,楚楚动人。风吹过来,水波涟涟,流亮闪熠的水纹犹如万匹卷不到尽头的炫目的绿罗绸缎。诗句描绘了千越亭周围黄昏夕阳时的山光水*。“欹红盖”“卷绿罗”的形象的描摹,“红”“绿”**的鲜明的着*,“欹”“卷”动作的奇特想象,使诗句富含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传神。尾联写诗人触景生情,中秋月正圆,游子却羁绊于旅途。静夜之中,又听闻异乡歌谣,顿时思绪翻涌,柔肠寸断,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泛上心头。

知识点:

题型:未分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341w8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