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市隐斋记 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市隐斋记 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市隐斋记 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之下,悬羊头,卖*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都市,*不二价,一女子买*,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舍于公所              舍:居住

B.非特深山之中          特:只,仅仅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意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乎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但以刘日薄西山

C.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7.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介?(3分)

(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

(3)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2分)

【回答】

【*】

15.D

16.D

17.C

18.D

19.(1)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为什么)不让还价?

(2)娄先生的确是个隐士,但是他自我隐藏的思想,恐怕还是和韩伯休不同吧?

(3)我冒昧地问娄先生隐居的原因,是怎么样的呢?(或:是什么样的呢?)

【解析】

15.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A项“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下文是“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翻译过来意思是“我认为官人们喜欢和他交往,是强加给他了名声,不是娄公的本意啊”,因此,这里“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的“意”应为“认为”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D项两个 “者”都是“的人”。 A前一个“乎”,语气助词,用在句中的停顿处;后一个乎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B前一个“以”,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或对象,译为“在”;后一个以,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C前一个“之”,代词,这、这一类;后一个之,助词,是补语的标志,或结构助词,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①是说真隐士无所不在。④是说清廉和清高是古人隐居的原因和目的。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8.

试题分析: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所以D项错。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子”,你;“邪”,副词,表疑问,译为“难道……啊”;“何乃”怎能,何故,为何。(评分标准:“子”1分,“邪” 1分,“何乃”1分。)(2)句中“固”,译为“的确”“本来”;“而”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却”;“义”,译为“主张、思想”;“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评分标准:“固” 1分,“而”1分,“义”1分,“无乃……乎”1分。)(3)句中“敢”,斗胆、冒昧;“所以”表原因;“奈何”,怎么样。(评分标准:“敢” 1分,“所以”1分,“奈何”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一个姓李的朋友对我说:“我游历长安,住在娄先生家。娄先生,是个隐士,住在长安的市区三十多年了。他家有个小书斋,叫做‘市隐斋’。来往的官员大多都为它写过赋、传,他想请你也写一篇,你或许看我的面子会写一篇吧。”

我说:“你知道什么是隐吗?隐,就是自闭的意思。古代的人隐于农、隐于工、隐于商、隐于医生、算命、隐于屠户、钓鱼,至于赌徒、卖粥的、看门的、酒保,无处不在,并非只有在深山之中,茅屋之下,才叫做隐居。前人有大隐、小隐的区别,认为初步懂得大道的人,对自己的信仰还不是很彻底,为了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隐居到山林,这是小隐;能够心平气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到哪里都一样,言行一致,对喧嚣或寂静的环境都视而不见,所以隐居在城市的叫做大隐。以我来看,在山林隐居的人或许称得上小隐,但在朝廷市肆隐居的人,未必都能称得上大隐。自从隐居成为抬高身价的手段之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假隐士)多了,更何况隐居在朝廷市肆的呢?如今侥幸取利的人,缩敛肩膀(形容取媚于别人的样子)来到市肆,翘着脚来控制行市,利嘴、长爪,争相买卖,和奴仆、贩夫拿着*子血战,挂羊头,卖*肉,嘴里说伯夷(商周时期的贤人)的话却干盗跖(春秋末期的大盗)一样的行为,说‘我是隐士’,能行吗?敢问娄先生为什么隐居,你知道吗?”

朋友说:“卖字换吃的,只够自己用的就行了,不妨碍他的清廉;凭借诗酒在达官贵人间周旋,求得一团和气而已,不妨碍他的清高。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明白了,我替你写篇记。就算如此,我依然有点不相信,请让我用东汉末年韩康(字伯休)的事情来作为结尾。韩伯休在都市卖*,绝不让人还价,一个女子来买*,韩康依然坚持不还价。女子大怒说:‘你难道是韩伯休啊,竟然不让还价?’韩康于是叹息说:‘我本来就是为了躲避名利,今天竟然连小女子都知道了我的名字!’扔掉了草*径直走了,终身都没有回来。娄先生固然是个隐士,但是自我隐藏的思想,恐怕和韩康不同了吧?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牾的作法又是为了什么呢?我认为官人们喜欢和他交往,是强加给他了名声,并不是娄先生的本意。你回去后,试着替我问问娄先生。”

贞佑*子(金宣宗贞佑四年)十二月某日,河东(批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作者故乡忻州在河东,故自称河东元某)元某题写此篇。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yy5lz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