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2019·柳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

(2019·柳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

问题详情:

(2019·柳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

(2019·柳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河!”伯牙所念,钟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日:“善哉善哉,子听之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 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 粲: 鲜明。

1.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伯牙游于泰山之* 佳木秀而繁*

B.钟子期辄穷其趣 欲穷其林

C.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佛印绝类弥勒

D.悉是晚景 悉以咨之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B.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否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C.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3. 下列对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凡是伯牙想到的人,钟子期一定能找得到。

B.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士兵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

C.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心里悲愁,于是*起琴来鼓励他。

D.初为霖雨之*,更造崩山之音——起先*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

4.下列对 (*) (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想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谊长存。

B. (乙)文记述了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画作工于雾霭远景,描绘真山真水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山水画技法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C.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 (*)文伯牙“善*”,一把琴就可*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 (乙)文董源“善画”,他的画作奇妙,宜“远观”不宜“近视”。

D.两文都是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文正面描写了伯牙鼓琴之“善”。侧面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乙)文正面描写了董源画作“远观”景物鲜明之状,侧面描写《落照图》,突出董源画技高妙。

5. 把 (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回答】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项,第一个“*”的意思是北面,第二个“*”的意思是树荫。B项,两个“穷”的意思都是尽;C项,两个“类”的意思都是像;D项,两个“悉”的意思都是都。

 2.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首先要明确句子的含义,重点字词的意思是:“逃”的意思是,隐藏;“逃声”的意思是躲开,隐藏自己的声音。本句话的意思是: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琴时所想到的。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按照句意来断句即可。

3.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要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根据注释,先了解字词义,再组成句子。重点字词:A项,“念”的意思是心里所想的;“必”的意思是一定,必定。B项,“卒”的意思是突然;C项,“鼓”的意思是*奏。每句话的意思是:A项,凡是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B项,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C项,心里悲愁,于是拿起琴*奏起来。

4.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明确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再次要掌握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乙)文内容是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突出董源画技高妙。而对《落照图》的描写是,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的亮*,这正是神妙之处。是描述*语句,而不是侧面描写。

5.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作,都适宜远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文言文句子翻译现代汉语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放在原文当中,结合语境来翻译。另外还要注意这句话当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及”的意思是和,“皆”的意思是都,“宜”的意思是适宜。采用直译,然后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走近了看几乎看不清物象;退远了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奇异之景。如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意境深远悠长,如同人间胜境。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夕照的亮*,这正是神妙之处。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yz5k0m.html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