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小题。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小题。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小题。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小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6.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

【回答】

16.“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17.(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森的气氛;(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解析】

16.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17.

试题分析:要分析本词在写法上运用的手法,只需逐句加以分析即可。词的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 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森的氛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银花洒泪”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心情凄惨悲凉。词的下阕,“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本题据此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还有象征,如《*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既指眼前景又象征大唐的衰落。可以乐景写哀情,它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zgpn5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