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文谷 >

習題庫

>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我與父親湯用彤                    ...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我與父親湯用彤                    ...

問題詳情: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我與父親湯用彤                    ...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我與父親湯用彤                                               白巖鬆問我:“你和你父親相比,你覺得有什麼不同?”我説:“我父親主要注意的是‘為學術而學術’,關注的是民族和國家學術的發展,他把精力都花在寫作《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等著作上。聽胡世華先生説,“九一八”後,日本飛機在北平上空飛,我父親照樣講他的佛教史。雖然我對學術研究也有興趣,也寫了一兩本書,但功力比我父親差多了;只是,可能我比父親更加關注現實。”    我自知在學術文化上是不能和父親相比的。父親從小就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等,有着深厚的國學基礎。我自小上的是新式學校,小學時,學習平平,沒有什麼大抱負。由先修班升入北大本科也很勉強。到大學後,我的學習成績比較好,但有些課程也只是考個及格,有的課程沒有能堅持學下去。但有些課我學得比較好,如形式邏輯、數理邏輯、演繹科學方法論、西洋哲學史、歐洲大陸理*主義、英國經驗主義等。從上述選課情況看,我是比較重視西方哲學學習的,但這比起父親在美國學習的四五年是相差很遠的。我從哈佛大學拿到一份父親在哈佛研究院的成績單,現列於下:   1919至1920年,用彤先生選修了“比較文學”和七門“哲學”課;1920至1921年,選修了三門“印度哲學”、五門“哲學”和一門心理學課程;1921至1922年,選修了五門“印度哲學”、一門“宗教史”、一門“哲學”和一門“心理學”。   成績單上還寫明:   用彤先生於1921年2月28日獲碩士學位。   父親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來從事他的學術研究的。回國後的20餘年,正是他人生最有思想活力的時期。他全心地做研究,常常研究到深夜兩三點。其書數易其稿,才得以成為權威*之著作,至今為海內外學者所重視。    父親的著作不多,真正成系統的書有四本:《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魏晉玄學論稿》《印度哲學史略》和《隋唐佛教史稿》。他寫《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而我寫《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大體上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我本來有野心想寫一部《魏晉南北朝道教史》,以期能和父親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一樣為人重視,但是我僅僅在北大教了兩遍“早期道教史”,就匆匆寫出了那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一書,前後也不過兩年多時間,怎麼能理清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那麼複雜的問題呢!

不過,我也許比父親更加關注當前的現實社會。父親自20世紀20年代後專心學術研究,是從長遠考慮中華文化之復興,或許有更深遠的意義;但從另一方面看,他的“為學術而學術”使得他遠離了現實社會和當時一般文化所關注的問題。1983年我到美國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應邀參加第十七屆世界哲學大會的“*哲學圓桌會議”,這次圓桌會議是討論“*哲學發展的前途問題”。現代新儒家杜維明在哈佛主講“儒家思想”,着力要**的“內聖之學”可藴育出“科學與*”,以此來和西方哲學接軌。對此我寫了一篇發言稿,提出儒家思想的“真、善、美”可以用三個命題來表述,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劉述先教授對我的發言有這樣的評論:   會議的最高潮由北大的湯一介教授用中文發言,探討當前第三期儒學發展的可能*。湯一介認為儒家的中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在現代都沒有失去意義,理應有更進一步發展的可能*。這一番發言有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論,通過實感的方式表達出來,緊緊扣住了聽眾的心絃。    1984年夏,北大哲學系*哲學史教研室的同仁創辦了一所以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文化走向現代化為宗旨的“*文化書院”,我被他們推為院長,這樣我就非得關注當前*文化如何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大問題了。自此以後,我的學術研究方向起了變化,當前*文化發展問題就成了我關注的重點。就這點説,我和我父親對學術文化所關注的方向有很大不同。 (摘編自《我們三代人》,作者湯一介,有刪節) 相關鏈接: ①《我們三代人》是湯一介先生的遺稿,經整理後於2016年1月由*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全書生動而深刻地展現出湯氏一門三代知識分子在*百年社會動盪變遷中的*命運和對*傳統文化以及學術的傳承守望。湯用彤先生是蜚聲中外的哲學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現代學術史上少數幾位能學貫中西、接通華梵、熔鑄古今的學術大師之一。 ②先生(湯用彤)講授西方理*派和經驗派哲學時,只是對這些學説本身進行理論的分析與闡述,而不言其“用”,無論是“今用”還是“中用”。

(楊祖陶《西哲東漸的宗師——湯用彤先生追憶》)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3分)

A.相對於杜維明所主張的*的“內聖之學”可以和西方哲學接軌的觀點,湯一介提出的“三個命題”更好地闡明瞭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B.被推舉為“*文化書院”院長後,當前*文化發展問題就成了湯一介學術研究關注的重點。

C.日本飛機在北平上空飛,湯用彤先生照樣講他的佛教史,這反映了他關注民族和國家學術發展,同時也表現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態度。

D.湯用彤先生從小國學基礎深厚,湯一介則成績平平;湯用彤先生讀大學時所學課程豐富,而湯一介所學課程很少。因此,湯一介後來的學術成就無法和湯用彤相比。

E.楊祖陶認為湯用彤先生對學説進行理論的分析與闡述卻不言其“用”,湯一介認為湯用彤先生“為學術而學術”,這都説明湯用彤先生的研究缺乏深遠的意義。

5湯用彤先生成為一代學術大師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4分)

作者認為,湯用彤先生是“為學術而學術”,而他“更加關注現實”,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或者你有什麼新的思考?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5分)

【回答】

AB  ,A項2分,B項1分。C“反映他關注民族和國家學術發展”表述正確,“同時也表現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態度”無中生有,D“湯一介所學課程很少”沒有依據;E“研究缺乏深遠的意義”錯誤。)

:①專注(執着)於學術研究;②勤奮刻苦;③學貫中西(國學基礎深厚並學習西方理論);④治學嚴謹;⑤目標高遠(長遠考慮文化復興)。答完整給4分,少一點扣一分。共4分

參考*一:

認同“為學術而學術”的觀點。

理由:①為學術而學術,關注民族和國家學術的發展;專心學術研究,是從長遠考慮中華文化之復興,有更深遠的意義;過多關注現實,可能會不能靜下心來,深入研究學問;②可以全心地做研究,使學術成果能成為權威*著作,為學者所重視;更多關注現實,可能會無法理清複雜的學術問題,寫出的作品就可能缺少理論深度,缺少學術權威*。③為學術而學術,不執拗於實用,只注重對學説進行理論的分析與闡述,使學術研究更加純粹。而過多“關注現實”,過分關注實用,有可能對理論所知甚少,反而不能對現實有真正意義的實用價值。(5分)

參考*二:

認同“更加關注現實”的觀點。

理由:①關注現實,能關注當前*文化如何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大問題;②能關注現實社會和當時一般文化所關注的問題(或“關注當前*文化發展問題”);③關注現實,能把理論研究和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增強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④關注現實,積極參與學術活動,主持重大學術項目,能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有益於民族文化的復興。而“為學術而學術”,遠離了現實社會和當時一般文化所關注的問題;為學術而學術,不注重實用,只注重對學説進行理論的分析與闡述,使學術研究失去了現實的意義。

參考*三:

觀點:既要為學術而學術,也要關注現實。

理由:①為學術而學術,關注的是民族和國家學術的發展;也要關注現實,能關注當前*文化如何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大問題;②專心學術研究,是從長遠考慮中華文化之復興,有更深遠的意義;也要能關注現實社會和當時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ongwengu.com/zh-mo/exercises/nq86nj.html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