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书籍语录

> 《禅的行囊》经典语录

《禅的行囊》经典语录

《禅的行囊》经典语录
《禅的行囊》是美国汉学家、翻译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又一部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作为*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多)

经典语录

有人曾经向一位*上师请教获得*悟的方便法门。他给出的*是:离开你自己的国家。做一个外国人可以使你有机会重新审视你自己的文化中习以为常或引以为傲的东西,并选择一些新鲜的、不那么消磨意志的事物来搭建自己的生活。我选择了*古诗和佛经、乌龙茶,还有午睡——都是些明显无害的东西。

有人问弘忍,为什么学佛不在城邑聚落,要在山居,他回答说: 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入寂之前,慧能给弟子留下的最后遗言是: 汝等好住,今共汝别。吾去以后,莫作世情悲泣而受人吊问、钱帛,着孝衣,即非圣法,非我弟子。如吾在日一种。一时端坐,但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坦然寂静,即是大道。吾去以后,但依法修行,共吾在日一种。吾若在世,汝违教法,吾住无益。(引自杨曾文校写《敦煌新本六祖坛经》)

佛陀曾说,*不灭,但人类领悟*的能力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佛祖据此列举了三个不同的时代:*时代、像法时代和末法时代。而慧思认为,末法时代已经开始,他要求弟子们在弘法时能顺应时代,也就是强调虔诚修行,不提倡空谈顿悟;换句话说,多磕头,少喝茶。

尽管*的寺院和尼庵尚处于法律的灰*地带,但*人早就学会了在灰*地带生存,他们培养出高超的生存技巧,并乐此不疲。*文化的许多方面甚至就是以模糊*为基础而建立,而且至今依然如此。模糊*使得这个国家的法律在今天依然敌不过“关系”。众多从未清晰界定过产权的寺院就这样复兴了,并且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就好像一个个公司一般。这,当然是因为它们拥有并维护着重要的”关系“。同样,公司要有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做决策和执行决策,寺院里也少不了方丈和监院。

禅的本质是什么?禅的本质是脱离苦海,当然,苦海之所以苦并不是因为里面有盐。而解脱的唯一方法是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无非是自己内心生成的幻境。据我所知,这就是禅最根本的教诲。他们看上去很困惑,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意思?是悟出了本来面目还有其他面目么?我继续解释:人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目,而是通过累世以来形成的偏见而呈现出的幻觉。对那些仅仅是出于好奇而发问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很难理解,因为他们并不真心关心这问题。是幻觉又怎样呢?这样看事物有什么不对?为什么非要认清本来面目?

标签: 行囊 经典语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book/jq3z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