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领袖”考源丁喜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见“领袖”一词,既可以作名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领袖”考源丁喜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见“领袖”一词,既可以作名词...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领袖”考源丁喜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见“领袖”一词,既可以作名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领袖”考源

丁喜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见“领袖”一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名词时表示“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楷模”。如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道意》:“张角,钜鹿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为后汉末年黄巾贼之领袖。”作动词时词义是“做他人的楷模、为他人伸表率”。

    “领袖”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实际上是“衣服的领和袖”。如《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郢人”《汉书音义》作“獿人”。服虔曰:“獿人,古之善涂塈者,施广领大袖以仰涂,而领袖不污,有小飞泥误著其鼻,因令匠石挥斤而斲之。”(《庄子集解》)在服虔注中,“领袖”与前文“广领大袖”相对应,表示“衣服的领和袖”意思甚明。

    “领袖”为什么能表示“同类人中的杰出者”呢?让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组成这个词的两个字的意义和作用。“领”的本义是“脖子”。如《诗经·卫风·硕人》:“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毛传:“领,颈也。”按照认识规律和词义引申规律,衣服挨近脖子的部分也可称为“领”即“衣领”。如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我们今天所说的“袖”上古称为“袂”。汉代以前的“袖”是袂(衣袖)之长于手、反屈至肘的部分,相当于戏曲中的“水袖”。上古时“袂”为衣袖总称,说“袂”可以包括“袖”,说“袖”时只指局部,不能指全部的袖子。如《左传·襄公十四年》:“余狐裘而羔袖。”即狐皮的衣服袖上接了一段羔皮的袖头。《战国策·燕策三》和《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柯刺秦王:“左手把秦王之袖……自引而起,袖绝。”此句中“袖”即指袂之长于手的部分,因为是接上去的,就被拽断了。汉代以后,“袂”字逐渐消失,衣袖统称为“袖”。

“领”和“袖”之所以在文献中常常连称,一是因为在衣服的制作上二者都是另加的部分,又都起装饰的作用,二是因为二者都有特别的作用,提起领子,整件衣服就可以顺当地提起来,《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所谓“提纲挈领”即提住网的总绳和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袖则常用以挥动示意并能表示礼节,《易经·归妹》王弼注:“袂,衣袖,所以为礼容者也。”孔颖达疏:“所举敛以为礼容。”由于“领”和“袖”在衣服上有重要作用,从而引申出“同类人中的杰出者”的比喻义。“领袖”的这个比喻义与组成这个词的两个词素义已不直接相关,两个词素已凝固而不可分,我们无法将表示“杰出人物”的“领袖”拆开用两个词素义的叠加来理解,因此,我们认为“领袖”已经由并列短语演变成为一个双音词。“领袖”成词的时代发生在两晋时期。

    我们现在用“领袖”指称“国家、*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此义是从“同类人中之杰出者”引申而来的,早在明清时就已见用。《明史·曹于汴传》:“时绍徽、应*附魏忠贤得志,必欲害于汴,属其党石三畏以东林领袖劾之,遂削夺。”

                                                   (选自2014年第3期《新华文摘》)

4.下列关于“领”和“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领”字出现较早,最早在《诗经》中已有使用,“领如蝤蛴,齿如瓠犀”中的“领”即指人的脖颈

B.“袖”字最初是指袂中长于手、反屈至肘的那部分,如《左传》中“余狐裘而羔袖”中的“袖”就是。

C.“领袖”连用最早见于《庄子》,该书记录“郢人”(“獿人”)“施广领大袖以仰涂,而领袖不污”。

D.“领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常见在“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或“做他人的楷模”等义项上被使用。

5.下列关于“‘领’和‘袖’在文献中常常连称”原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领”和“袖”都是衣服的重要构件,都是另加的部分,且都有装饰*。

“领”和“袖”各自有特殊的作用,并由此给人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启迪。

“领”和“袖”由其本义引申而来的比喻义,让其最终合变成一合成词。

“国家、*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让“领袖”更加不能拆分。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在两晋时,“领袖”虽然有“楷模”的义项,但也见有“为后汉末年黄巾贼之领袖”,可见其感**尚不全是褒义。

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有“左手把秦王之袖……自引而起,袖绝”的记载,因为“袖”是另接上去的,所以易“绝”。

“领袖”一旦当作“同类人中的杰出者”来看待,它就已成合成词了,因为它的意义和其中两个词素的意义不再直接关联。

“而领袖不污”和“属其党石三畏以东林领袖劾之”的“领袖”异中有同,因为它们的含义不同却都不再只是并列短语。

【回答】

4.C

5.B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和信息筛选。C项“连用最早见于《庄子》”概括错误,文本第二段“最早见于汉代文献”,这里所说的是《庄子集解》,而《庄子集解》与《庄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的副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干给出提示“‘领’和‘袖’在文献中常常连称原因”,依据这一点可以找到文中的最后两段,因为倒数第二段有句子“‘领’和‘袖’之所以在文献中常常连称”,这给以提示。B项分析有误,文中说的是“二是因为二者都有特别的作用,提起领子,整件衣服就可以顺当地提起来”,由此可知“连用”需要“领”和“袖”的“相同处”来支撑。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较。选项构成一般分为两部分,有理有据。其中D项中“它们……都不再只是并列短语”概括失当,导致该理由难以支撑其前的观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d85lj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