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赤壁今何在


    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赵、王二人文后点评: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且在*北;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曹*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北沿岸,孙、刘联*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黄盖溯*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相对。


    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数十万大*已沿*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水经注》又载,*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所起也”。百人山,马征麟《长*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左岸的纱帽山。和百人山隔*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右岸的赤矶山了。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边捡到箭镞等战争遗物。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关键是,长*“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河道延长将近100里。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6.“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蒲圻赤壁”位于长*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分三个阶段击败曹*,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7.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说明: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选出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的探究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郦道元提出赤壁之战发生在今武汉市武昌西南长*沿岸,成为后世考*“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论据。


B.盛弘之以实地查勘和访问,提出赤壁、乌林同在长*南岸,二者东西相距一百六十里,*了“赤壁与乌林相对”观点的谬误。


C.赵彦卫、王象之二人辨析了关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种说法,最终得出“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这一确定的结论。


D.本文作者揭示了长*河道延长百余里的历史变化真相,对郦、盛二人“屡遭否定”作出解释,从而肯定了赵、王二人对“赤壁今何在”的正确判断。

【回答】

6.A(不是依据)


C(“赤壁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这一结论是李吉甫得出的,并非赵、王二人)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说明: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赤壁与乌林不相对)

知识点:单元测试

题型:未分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g49zo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