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古代诗歌阅读(11分)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

古代诗歌阅读(11分)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

问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11分)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幽居初夏①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交旧尽,睡谁共午瓯茶?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住山*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夷花。

20.诗人写景是如何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请简要分析。(5分)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回答】

20.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②③共3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1.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叹自己志士已老,报国无成;二叹往日之旧交飘逝殆尽,顿生孤寂惆怅 之感。(6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首句“湖山”二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深、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下,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机,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经过去“头番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读者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读者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二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o773d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