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瓷  瓶        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瓷  瓶        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

问题详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瓷  瓶        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瓷   瓶         薛长登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 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 万就 30 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 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

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吗?”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 年前,父亲在*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

“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 400 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 年第 16 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当顾林第一次准备卖瓷瓶的时候,“他有点心虚”,不仅是因为他不知道是真是假,还因为他怕卖不了好价钱,救不了父亲。

 B.“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围绕“瓷瓶”安排情节,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两次对瓷瓶的真伪鉴定为小说情节增添了波澜。

 C.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的情节,着墨不多,但作用极大。既交代了顾父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又推动了下文顾林坚决要以 30 万卖掉瓷瓶的情节。

 D.年底的一天,顾林在与王教授父子的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采用*叙的方式塑造了顾父的高大形象,同时也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8.文中写到“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请分析此时老教授的心理。(5 分)

9.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 400 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回答】

7.(3 分)B (A 项,“他怕卖不了好价钱,救不了父亲”有误,原文没有此意。C 项, “又推动了下文顾林坚决以 30 万卖掉瓷瓶的情节”,30 万太绝对。D 项,“这一细节采用 *叙的方式塑造了顾父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应是补叙。)

8.(5 分)【*】老教授此时的心情复杂(1 分)①微笑:一是对瓷瓶胎骨薄匀、绘画细腻的欣赏,二是对有可能找到顾父的欣喜。(2 分)②蹙眉:一是无法确认瓷瓶的真伪,二是怀疑瓷瓶并非当年送出的那一个,无法找到顾父的忧虑。(2 分)

9.(6 分)【*】①从情节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鉴定的悬念相照应,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耐人寻味。②从人物看,塑造出老教授父子诚信待人、知恩图报的美好形象,使人物*格更加饱满。③从主题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升华了作品的主题。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 400 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 分,答对其中 3 点即可。)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dz5lez.html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