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王昌龄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新知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良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客亭:旅馆。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13.诗的颔联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14.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回答】

13.(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角度写景。上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感觉,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答出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给2分;分析上句、下句内容和“渲染了空寂的氛围”,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如拟人、以动衬静, 以声衬静,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①孤独寂寥。作者独处萧条郡城的空寂旅馆,备感寂寥;②惊喜欢乐。偶遇新知,斗酒相娱,获得了意外的欢乐;③思友惆怅。结尾写清风满川,胜景堪赏,而良友不在,徒增无限的惆怅与思怀。(每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目问诗的颔联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本诗是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来写景的。上句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感觉,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此题抓住颔联,很容易得出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要求简析全诗表达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首联作者独处萧条郡城的空寂旅馆,备感寂寥;颈联惊喜欢乐。偶遇新知,斗酒相娱,获得了意外的欢乐;尾联:思友惆怅。结尾写清风满川,胜景堪赏,而良友不在,徒增无限的惆怅与思怀。注意抓住的“空”“情依然”“徒”等带有的情感**的词来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空”“徒”带有的情感**的词来分析。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ny34wy.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