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石门岩上宿【南朝】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乌呜识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石门岩上宿【南朝】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乌呜识夜...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石门岩上宿【南朝】谢灵运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乌呜识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石门岩上宿

【南朝】谢灵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乌呜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①?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唏发②。

【注】①芳醑(xu):芳香的美酒。伐:赞美。②“美人”二句: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成池,唏汝发兮阳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唏发,晒干头发。

20.本诗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回答】

20.本诗前四句通过运用“搴”“弄”等动作描写和“畏”等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酷爱兰花、赏玩秋月、归宿云间的高洁闲适、超凡脱俗的隐士形象。

21.“朝”一“暝”表明诗人整日徜徉于山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超越尘世的悠闲隐逸生活的喜爱;“搴兰”“宿云际”“弄石上月”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中间四句表现诗人对山中夜景的欣赏和感悟;“谁与伐”“徒唏发”表明无人和自己一起欣赏此种美景,因而诗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遗憾。(答对3点给4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明确了以上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对号入座即可。诗歌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等描写,分析时抓住细节“搴”“弄”“畏”等,还有意象“兰”“云”“月”等,兰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恐怕它在霜露中凋残,而采摘把玩;“云际宿”略带夸张地写出石门别墅所在之高;“弄此石上月”,写出了作者的高洁。即可分析出诗人是一个爱花、赏月的隐士。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前四句从作者的行为表现可分析出作者陶醉于悠闲飘逸的隐士生活;中间四句借景抒情,对夜景的欣赏,不以目治,而以耳治,是夜宿神理。山夜的气氛沉静,体现山夜的情趣,体现万物在根本的虚寂中运化的节律。最后四句直接抒情,“美人”,指情意投合的佳侣。“阳阿”,向阳的山阿。心中盼望的“美人”终究不会来到,我只是白白地等待,直到太阳出来,晒干我的头发罢了。一方面,诗人确实希望有志同道合、情趣相通的朋友与自己共赏这秋夜景*;另一方面,绝景独游,无人为侣,恰恰显示了自己不与凡俗同流的品格,表达出孤独高傲、睥睨一世的心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w57zeg.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