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26.第一首诗的第三句“写岭*,兼写筝声”,请对此简要说明。(3分)

27.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筝者”的形象特征。(4分)

28.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回答】

 

26.实写微月之下孤舟之上所见层层山岭*雾笼罩的迷蒙景象,(1分)想象(虚写)(1分)乐声的凝重繁促。(1分)(共3分)

27.①美丽优雅;②多情善感;③全神倾注;④演技高超。(每点1分。共4分)

28.王诗:通过写*者哀切、听者动容的细节,表现出*者与听者的天涯漂泊之苦。(2分)

白诗:从听者听曲感受角度加以衬托(侧面描写),写出筝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分)(共4分)

【解析】

26.

试题分析:第三句“写岭*,兼写筝声”,提到“岭*”,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紫袖”、“红弦”,分别是*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筝的形象宛如画出。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感”,*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写出*者的技艺高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8.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来分析。“断弦收与泪痕深”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出*筝者和听筝者的感受。“别有深情一万重”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可以引起读者对“自*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yy1ll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