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私...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节选)

1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不可不语                 语:告诉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向……道谢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不如因善遇之

B.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臣为韩王送沛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13.下列各句对文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项伯在得知项*即将攻打刘*时特来劝张良先逃亡。

B.在接见项伯前,刘邦特意先向张良详细了解他俩的旧交情,这足见刘邦行事之谨慎。

C.张良救主有功,刘邦感激不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兄长,给他敬酒,并结为亲家。

D.项羽妇人之仁,改变主意答应不再攻打刘*,这为后来自己被刘邦所灭留下祸患。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回答】

11.D

12.B

13.C

14.①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样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鄙远”“其”“陪”各1分,整体2分。)②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子来给荆轲(为他)送行。(定语后置,“白衣冠”“以”各1分,整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该题考核文言实词运用。D谢:向……道歉。(①<动>认错;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②<动>推辞;拒绝。《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③<动>告别;告辞。《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终不变,乃谢客就车。”④<动>告诉;劝戒。《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⑤<动>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⑥<动>凋谢;死。《芙蕖》:“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向……道谢”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的正确与否。

12.该题中考核文言文常用虚词。B项,都是介词,拿、把。A项,动词,到,往/代词,他。C项,介词,替/动词,设计、想出。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13.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刘邦感激的对象是项伯,并非张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示】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C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1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鄙远”“其”“陪”各1分,整体2分;(2)定语后置,“白衣冠”“以”各1分,整体2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9g818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