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谷 >

习题库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问题详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11分)

水仙子·咏雪(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的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

15.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

答:__

【回答】

AE解析 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

《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的景象,是一首纯粹的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的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

【诗歌鉴赏】

一句为:纷飞的雪花冷而不香,如同柳絮一样扑来。冷无香:指雪花寒冷而无香气。 

二句为:雪花冻结成片,如同拂拭不开的梨花。

三句为:纷纷扬扬的大雪如同白灰洒遍了整个世界。漫:洒遍。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

 四句为:大雪好像为东大海镀上了白银。

五句探梅的心噤难捱(ái):寻梅的人都被冻得从心里打战。噤:牙齿打战。捱:忍受。

六句面瓮(wèng)儿里袁安舍:袁安的宅舍都被大雪埋没,如同埋在了面缸里。面瓮:面缸。袁安:东*,家贫身微,寄居洛阳,冬日大雪,别人外出讨饭,他仍旧自恃清高,躲在屋里睡觉。

七句为:党尉深宅大院里的积雪,如同洁白的盐堆。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他一到下雪,就在家里饮酒作乐。

八句为:大雪使歌舞的亭台变成了粉缸。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咏雪》是一首咏物诗章,极力渲染大雪纷飞的景象。大雪如*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远及近,凡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zhongwengu.com/exercises/ejo4wz.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

推荐文章